APP下载

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对比

2016-11-06罗玉钊李坤浪

广州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品我院

罗玉钊 李坤浪 江 华

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对比

罗玉钊 李坤浪 江 华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高州525200)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180例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者具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8大类药品,静脉给药较其他给予途径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81.6%),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率最高(44.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最高(41.6%),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0~50岁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临床必需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不良反应报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统计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调解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近年来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出现、合并用药的增加,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而药品的不良反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报告和分析不仅可以保证用药安全,还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以下的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上报的1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过我市ADR检测中心评估和认定,并上报给国家ADR检测中心。

1.2 方法 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予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设计器官或者具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和年龄的分布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0~50岁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2.2 用药途径分析 在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81.6%),其次为口服和静脉注射,见表2。

表2 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2.3 药品种类分布 1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8大类药品,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率最高(44.5%),且头孢类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最多,见表3。

表3 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4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最高(41.6%),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无患者出现死亡,并治愈,见表4。

表4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 论

3.1 ADR与患者的关系 在本次研究中30~50岁的人群特别是女性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主观上报因素决定的,或者是源于我院就诊人群的特殊性和我院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所致。女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于男性患者,这有可能与过去的药物试验主要都在男性身上进行有关,也可能与女性的耐受力相对比男性差一些,一般情况下,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对药物的感受性强,也可能是由于女性生理周期及孕期对一些药物比较敏感所致。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不一致,但多方文献显示,ADR的发生可能与性别没有必然的联系[2-3]。50~60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这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机能有关,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中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以及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此外,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高;再者,老年人有疾病多、用药多和营养欠佳的倾向[4],用药时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均能诱导ADR的发生,这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因此,医务人员在对老年人用药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并关注其用药安全。

3.2 ADR与用药途径的关系 在不同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最高,说明静脉给药具有较大的风险。静脉给药致ADR所占比例最高(占81.6%),口服次之(占11.6%)。一方面,住院患者用药大多采用静脉滴注,所以有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较多。另一方面,静脉输液由于药品无需经过肝脏效应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迅速,注射剂的pH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添加剂、滴速、个体差异等均可以引起ADR的发生[5]。所以在药物治疗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坚持“能口服给药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必须使用静脉给药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护理、操作,避免药品配伍不当、浓度高、滴速快,以减少ADR的发生。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重要指标之一,一方面可降低医疗费用,避免过度用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静脉用药引起的ADR。

3.3 ADR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80例,占44.5%),其中又以抗菌药物头孢最为明显,这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种类繁多和滥用有关。有临床研究表明[6-7],医疗结构在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存在无指征用药、品种选择不当、超剂量等不良现象,这也增加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因此在临床用药前应先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于用药容易过敏的患者要重点进行监测,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8-9]。中药及其中注射剂引发的ADR居第2位(47例,占26.1%),这是因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有效成分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容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发生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之间或中、西药注射剂之间更容易引发严重的ADR,不宜联合配伍使用,如需使用,则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因此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要求,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控制用药剂量。

3.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关系 皮肤及其附件是ADR累及最多的器官,占41.6%,这与皮肤反应易于发现、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有关,因而上报率较高;而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则需要临床进一步生化检测及多方面考察才能发现。因此在主观及客观上造成皮肤附件损害等ADR的上报率较高,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

总之,虽然以上报道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我院所有ADR的情况,或许还存在漏报、瞒报、不及时上报等现象,但也基本能反应出我院ADR的状况。因此医院还应加强对ADR的监测、报告工作及相关宣教,临床必需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不良反应报告,并进一步完善我院ADR报告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以达到临床用药时充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的目的。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措施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进行减轻,达到高效合理用药的目的,并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1]陈孝虹.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5):38-39.

[2]陈相,尤海生,董亚琳,等.4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774-1777.

[3]赵琼,翟永宏.外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4):428-430.

[4]李家柱,王杰,程诗思,等,我院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6):4379-4380.

[5]冯萍.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2):1020-1022.

[6]杨丽君,韦鸿雁.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10,7(3):162-165.

[7]曾繁典.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药物警戒,2004,1(1):25.

[8]杜素芬,徐银芬,杨晓兰,等.我院2008年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10,24(3):319-320.

[9]钱方,陶宜富,娄晟.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10,7(5):297-300.

10.3969/j.issn.1000-8535.2016.04.030

2016-02-26)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