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6-11-06徐志强赖晓宇江桂忠
徐志强 赖晓宇 江桂忠
1 惠州市龙门县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龙门516800)2 惠州市惠城区慢性病防治站(惠州516000)3 惠州市博罗县慢性病防治站(博罗516100)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徐志强1赖晓宇2江桂忠3
1 惠州市龙门县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龙门516800)2 惠州市惠城区慢性病防治站(惠州516000)3 惠州市博罗县慢性病防治站(博罗51610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每日疗法组(n=43)和间歇疗法组(n=42)。比较两组2、3、6个月及疗程结束痰菌转阴率、胸片吸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痰菌转阴率每日疗程组高于间歇疗法组,但两组间无差异,但5、6个月末及疗程结束转阴率每日疗法均高于间歇疗法(P<0.05);治疗后每日疗程组病灶总吸收率(97.62%)高于间歇疗法组(79.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每日疗法并适当延长强化期及巩固期疗程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均优于间歇疗法,且安全性两者无差异,值得临床借鉴。
糖尿病 初治涂阳肺结核 间歇疗法 每日疗法
老年人由于免疫机能及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多发各种疾病,糖尿病就是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同时,老年人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肺结核便是其中之一。肺结核虽已纳入免费医疗范畴,但其发病率依旧居高不下,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耐药性的出现,因此,针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用药有利于控制疾病和阻断传播[1]。而有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生率较常人高出4倍左右,同时病情也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2]。故本文便以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比较每日疗法及间歇疗法两种方案对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治疗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共8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诊断标准[3]。其中继发性肺结核80例(94.12%),结核性胸膜炎2例(2.35%),血行散播性肺结核3例(3.53%);发病前已患糖尿病患者67例(78.82%),发病同期确诊糖尿病患者18例(21.18%);胸部CT有空洞者71例(83.5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日疗法组42名和间歇疗法组43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周岁;②既往未进行过抗结核治疗或治疗时间<1个月;③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④胸部CT检查提示有活动性病变;⑤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⑥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血糖控制的基础上,每日疗法组化疗方案为3HRZE/5HR,服药方法为每日顿服;间歇疗法组化疗方案为2H3R3Z3E3/4H3R3,服药方法为隔日服用。其中R(利福平)为早餐前顿服,H、Z、E为早餐后顿服,用量见表1。用药过程持续监控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给药剂量(g)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疗程结束后,连续2次以上(每月1次)测得痰菌阴性。
1.5 观察指标 ①痰菌转阴情况:治疗前及开始治疗每月进行痰菌检测。②病灶吸收情况:疗程结束1个月后,X线检查病灶吸收情况,病灶吸收≥原病灶一半(明显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一半(吸收);病灶无明显变化(不变);病灶扩大或散播(恶化)。总吸收率=显著吸收+吸收。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较正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痰菌转阴效果 每日疗法组疗程结束后总转阴率为95.24%,间歇疗法组为74.42%(χ2=7.1089,P =0.0077)。细分到具体治疗月份,每日疗法组同期转阴数均高于间歇疗法组,其中在第3、6个月末两者之间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对比 每日疗法组病灶总吸收率97.62%,间歇疗法组总吸收率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5,P=0.049)。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0,P= 0.734)。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各阶段痰菌转阴数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人作为包括糖尿病及肺结核在内多种疾病的易感人群,往往因为认为年事已高而忽视治疗。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不仅能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还为控制该病的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糖尿病和肺结核在病情发展上互为因果,对肺结核病情的控制也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的治疗、而若肺结核治疗的同时没有很好的控制血糖,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4]。
糖尿病人高发肺结核,主要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肪生成代谢等出现障碍,高血糖降低了组织的修复能力、蛋白质合成减少使免疫球蛋白生成降低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脂肪合成受限使甘油增多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的侵入及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环境[5]。因此,治疗肺结核的同时必须控制好血糖,否则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容易导致复发。
目前西医治疗理论对于初治涂阳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建议采用2H3R3Z3E3/4H3R3间歇疗法,即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隔日服药。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其治疗效果远不及单纯初治涂阳患者[6]。另有学者推荐使用每日疗法,两者用药种类相同而用量、用药间隔不同。
从治疗后两组痰菌转阴情况来看,每日疗法效果略比间歇疗法好,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195);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每日疗法患者的强化期由2个月持续到3个月,在治疗开始第3个月末的痰菌转阴情况可发现,每日疗法的转阴率远高于间歇疗法(85.71%vs 65.12%,P =0.0277);到6个月末,这一差异依旧存在。可见,对于免疫机能较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患者,仅强化2个月不足以使杀菌效果最大化,建议将强化期延续到3个月。而到两组疗程均结束,可发现每日疗法的痰菌转阴率比6个月末有所增。可见,适当延长巩固期对于提高转阴率有所帮助。
同时,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患者胸片病灶改变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发现每日疗法组组病灶总吸收率97.62%,高于对照组79.07%(P<0.05)。分析是由于老年患者肺局部循环较弱,能够到达病灶的药物浓度有限,而糖尿病人多饮多排的特点容易让短时期服用的药物排泄出去,每日疗法能更大限度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而达到较好的杀菌抑菌效果。
现已报告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与所用药物及剂量、服用时间有关。其中异烟肼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利福平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吡嗪酰胺为肝损害为主;乙胺丁醇为偶发神经炎[7]。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34),证明每日疗法的安全性并不会比间歇用药的低。但有报告认为对于老年患者,长期或大量应用吡嗪酰胺易导致肝脏损害[8],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患者肝功能。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采用每日疗法,并适当延长强化期和巩固期,对于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阴率优于间歇疗法,值得临床参考。
[1]郭婉如,谭守勇.糖尿病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失败的影响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23-1624.
[2]吴玉萍,邱蕾,付文君,等.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148,150.
[3]李翠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4.
[4]郑春兰,胡旻慧,赵丽,等.胡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77-580.
[5]RESTREPO BI,FISH ER-H OCH SP,SMITH B,etal. Mycobacterial clearance from sputum is delay ed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with diabetes[J]. Am JTrop Med Hyg,2008,79(4):541-544.
[6]李林忠,李娜,陆兆文,等.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7):1755-1757.
[7]吴文斌,程小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6-18.
[8]彭宏伟.对初患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20(2):1-2.
10.3969/j.issn.1000-8535.2016.04.028
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