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活力无限

2016-11-05李万军郎艳林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特色

李万军 郎艳林

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深化小城镇空间布局、产业业态、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互联互通的新方法、新模式。

盛夏时节,走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一座座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小城镇映入眼帘,展现出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记忆和独特乡愁。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六枝特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承办2016年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深化小城镇空间布局、产业业态、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互联互通的新方法、新模式。

规划先行

做好城镇建设顶层设计

驾车经六(枝)镇(宁)高速一个多小时后到达落别收费站,转下匝道即到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木屋、石桥、竹林、喷泉,沿着新修的石板小道穿过牛角村浪哨园,布依特色浓郁的民居顺着小巷一字排开。

每一户门前都被竹排三面围起,留一面朝向河水源头的方向,布依人认为河水象征着财富,门口开向河水来的方向,意为“留财”。

49岁的村民王远琳笑着说:“政府出钱将三层楼房统一进行装修改造,房子更漂亮了,住得更舒服,还安排我在广场上做环卫工,每月可以拿到900元工资,日子越过越好。”

落别乡位于六枝特区东部,是六盘水市的东大门,连接黄果树的桥头堡。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落别迎来发展的好时代。

按照农业园、轻工业园、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洒耳景区旅游业五大片区产业布局及“一区四块四心多廊”的旅游空间结构,落别乡规划建设了三泉湿地公园、农产品交易和旅客接待中心、婚纱摄影和房车基地、螃蟹峡休闲养老度假中心,提升改造落别小城镇等项目。

如今,落别乡正打造融入生态元素,推动产城景互动、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小镇、乡村田园等大众活动体验区、产城景融合的示范带、镇村联动的示范点、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健康的“黄果树源·梦里泉乡”。

落别乡的变化是六枝特区小城镇建设的生动缩影。

201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六枝特区2010-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宏伟蓝图破茧而出,一轴壮丽的锦绣画卷正式铺开。

其中郎岱镇以古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1个村(居)联动发展。以“旅游花脚·梦里花园”——花脚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青菜塘、石糯尾、阿乐等村,打造猕猴桃、茶叶、西瓜、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村;以“文化木城·神秘夜郎”——木城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后营、驿陇、青龙、群峰等村,打造集夜郎文化、牂牁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城中文化村;以“多彩民族·风情洒志”——洒志村为中心,辐射带动中寨、跳花坡、把利等9个少数民族村,打造“景文小镇·梦里家园·迎祥郎岱”。

近年来,六枝举全区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力争把小城镇建设打造成为城乡统筹的融合点、对外开放的窗口,把六枝特区打造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区。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共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270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岩脚、郎岱、落别为三翼,中部城镇、北部城镇、南部城镇为集群,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小城镇,大战略,大手笔,绘蓝图。小城镇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最近的贵州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排位中,六枝特区以81分位居全省非经济强县第二位。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绝对数为7464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为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66亿元、位居全省非经济强县第一位。

文化为魂

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内涵

六枝特区是古夜郎腹地,夜郎文化神秘古朴、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在小城镇建设中,六枝特区注重体现文化特色、注入文化内涵,把硬件与软件建设有机统一、深度融合。

六枝特区岩脚镇是一个依山傍水,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木柱翘檐青瓦房民居、八大庙、四大观、青石古驿道等古建筑和古遗址保护完好。

为了赋予古镇新的生机,岩脚镇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富”的定位,打造精品特色古镇。

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先后启动了廻龙溪温泉度假村、青石板步行街、城镇综合体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古镇文化元素和民族文化“基因”得到充分体现。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六枝特区注重新城建设及对古镇的开发保护力度,让历史文化、商贾文化、现代人文气息交相辉映。

郎岱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在小城镇建设中,郎岱镇充分挖掘特色内涵,形成“一镇一品、特色明显、文化名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小城镇特色风貌,努力打造成为六枝特区的城市“后花园”,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此外,六枝特区还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梭戛生态博物馆、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落别乡布依文化保护空间、梭戛箐苗社区文化空间等一批文化设施让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效果初显。

产业培育

增强城镇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的苞谷地全部变成了经果林,农民现在变成了股民和产业工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去年的7578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0500元。”谈起镇里果农的收入,六枝特区郎岱镇党委副书记龙翔很是自豪。

荒山得绿,农民得利,让漫山的果林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郎岱镇注重依山就势、突出文化特色,保持山体的整体性和原生态,在阿乐村、花脚村一带打造“花果山”项目,种植4200亩的桃树、猕猴桃、葡萄等果树以及万寿菊等鲜花,打造山上赏花、山下品果、房在山中、人在绿中的“农旅一体化”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是支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内生动力,是解决城镇就业创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六枝特区党委副书记、区长方裕谦看来,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当地劳动力就要到外面流动打工,那么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可能是一座“空城”。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六枝特区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按照“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鲜明、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发展思路,夯实大数据、大扶贫、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城乡等“八大体系”战略基础,建成产城互动发展的样板区。

现代农业上,围绕“5个100工程”“3155”工程主导的郞岱、大用、北部等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畜禽、经济果林、名优茶叶、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

大数据产业上,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以电商为纽带,探索“智慧小城镇+”发展模式,推进小城镇+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乡村联动发展,智慧小城镇+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互动,带动小城镇全民创业,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

旅游产业上,围绕六枝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岩脚、郎岱、牂牁三个次级旅游服务中心,构建多个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小镇和旅游度假区并重的旅游产业大体系,打造梭戛民族文化产业、牛场黔中水利旅游、牂牁户外度假产业和落别风情避暑产业4个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推进牛场内陆岛文化、落别休闲度假、郎岱夜郎文化、岩脚健康养生、龙场生态文明和毛口牂牁6个特色旅游示范小镇建设,为六枝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旅游目的地注入新鲜血液。

……

产业兴,百姓富,城镇美。一个个特色凸显的小城镇,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助推六枝转型发展,让六枝展露出一座现代精品盆景城市的独特面容。(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特色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