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的黄平实践

2016-11-05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提子黄平旅游

姚源清

构建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黄平突出生态优势,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多景点串联、多业态融合、多品牌合力,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

旅游总人数195.92万人次,增速66.16%;旅游总收入8.05亿元,增速64.29%——今年1至7月,黄平县旅游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多景点串联规划

8月11日下午,尽管刚刚下过一场淅沥小雨,飞云崖景区仍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云崖素有“贵州第一名刹”“黔南第一洞天”之称,是贵州文献记述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名胜古迹。

走进景区,古树参天,碑碣林立,幽静而雅致的景观,游客们或驻足赞叹,或举杆自拍,兴致飞扬。

“这是我在黄平旅游的第4站,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古代的驿馆,也见识了王阳明、林则徐等名人留下的诗文墨宝。”来自福建厦门的朱先生说。

飞云崖旅游盛况只是黄平县旅游发展的一个剪影。作为且兰古国故地,黄平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造就了黄平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黄平县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投入不足,一度制约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旅游发展步伐,提升旅游经济活力,2011年,黄平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好旅游兴县战略的意见》,提出将黄平建成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

为进一步发现、拓展、整合旅游资源,黄平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县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要素调查。截至目前,全县人文景观共计48处,自然景观52处,形成12个主类、42个亚类及210个基本类型,并产生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图层成果数据。

“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不仅在于摸清家底,准确掌握旅游资源现状,更重要的是为全县各类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行业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黄平县文产办主任龙小平表示。

从整合旅游资源入手,黄平县科学规划,以“全境开发”理念构架全域旅游大蓝图,推动旅游跨越式发展——以新州镇新城区、旧州古城旅游景区建设为中心,同时对县域内漂流、温泉等景区和飞云崖、三朝桥等古建筑文物保护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和保护性建设……通过串联景点创建景区,黄平县初步形成了“一城双心、两带四区”的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黄平县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配置,以全年性旅游理念开发“春游、夏漂、秋赏、冬泡”主题旅游,并加大连接各景区点、各县市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助推原本零散分布的资源点面结合、线性贯穿。

通过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黄平县旅游活力不断释放。“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总人数从2011年的94.13万人次提升到2015年的13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29亿元。

多业态融合发展

8月10日,谷陇镇翁勇村张克家的提子园迎来了大批游客。藤架上一串串成熟饱满、晶莹剔透的提子,引得众多游人纷纷入园采摘、拍摄留念,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提子又香又甜,自己亲手采摘,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游客向先生高兴地说。不少游客自驾来到翁勇村,与亲友一起体验采摘乐趣,享受田园风光。

“别小看这一颗颗提子,一年就能给我们带来大概40万元的收入。”园主张克介绍。依托提子种植和观光采摘,他不仅创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带动周边十余户农户创收。

作物种植与休闲观光相互补充,山地农业与旅游业和谐发展,翁勇村提子园展现的正是黄平县农旅结合的新探索。近年来,黄平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定位,打造农文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旧州万亩大坝农业示范园。作为全省10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旧州万亩大坝农业示范园已发展龙头企业23家,建有蔬菜产业园、蓝莓产业园、现代花卉观光园等多个产业基地。目前,园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功能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互相融合的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

“我们正努力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黄平现代生态农业航母,打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版。”黄平县委书记林昌富表示。通过以旅游为先导,黄平县转化、亮化优势资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布局,实现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加工业等业态的有机衔接。

旧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旧州古城文化旅游精品产业园区、舞阳湖生态疗养避暑度假区、朱家山森林康体生态养生基地……一批批“旅游+”产业项目正有序推进,“人文古镇、生态疗养、森林康体、现代农业”“四园合一”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旅游产品内涵不深、结构单一等问题,黄平县以精品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充实“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系统构建对接市场的深度休闲体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如今,全县多元融合的旅游“精品”不断涌出,“快旅慢游”服务效应初步显现。

多品牌合力提升

7月26日,全国微博、微信“双微达人”一行20余人走进黄平,赏游旧州古镇、谷陇镇翁干洞瀑布群、谷陇镇太平洞村等多个景区,体验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永生难忘太平洞的奇景及苗革美女们的热情款待,当江南才子遇上苗族姑娘,我们情迷太平洞。”活动结束后,微博旅行玩家、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潘昶永在微博上为黄平点赞。

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黄平县一方面坚持“引进来”——引进游客、引进企业、引进旅游人才,另一方面也大胆尝试“走出去”——通过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向外界展示黄平旅游新形象。

8月11日,由黄平县委、县政府和山水空间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策划、出品的大型原创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苗名,意为“外婆的歌谣”)在贵阳精彩上演,强烈形式感,深邃饱满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穿透力,让节目获得好评。

“《巫卡调恰》由《古歌》《不息》《呼唤》等六幕组成,围绕苗族特有的‘火塘文化,展现苗族迁途的足迹和坚韧的民族精神。”黄平县旅发办主任吴涛告诉记者,该剧作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节目之一,是黄平县输出文化品牌的一次尝试。

与民族文化相类似,载于《史记》《后汉书》等多部典籍的“且兰古国”也是黄平最突出的品牌资源。围绕“神秘且兰、古韵旧州、养生黄平”形象定位,近年来,黄平县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化战略,投资8亿元,以5A级景区发展目标在旧州古镇打造“且兰古国都”项目,以且兰古国历史、明清古镇文化、民居建筑和少数民族文化重塑“且兰语言”,丰富且兰品牌文化内涵。

且兰文化艺术节、且兰王宫、且兰文化广场、且兰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行走黄平大地,各种以“且兰”命名的旅游载体可见可闻,浓厚的且兰情结不仅展现了黄平的文化自信,更体现了黄平对且兰品牌的认可和自觉。

这种品牌自觉意识并不限于且兰文化。在旧州抗战机场,黄平县创新启动“飞行小镇”建设,利用机场遗址和AOPA国际飞行大会举办契机,配套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不仅唱响了抗战文化旅游品牌,更让抗战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泥哨之乡” “贵州长寿之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黄平县旅游品牌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黄平革家哈冲节”“谷陇苗家芦笙节”等节庆主题活动已成为黄平民族文化旅游新常态,品牌的交汇,为黄平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合力。

多景点串联规划,多业态融合发展,多品牌合力提升,在全域旅游的道路上,黄平步伐愈加稳健。(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提子黄平旅游
联合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我最喜爱的水果
不喜欢下厨的女人 也可以玩转餐饮业
走进源丰提子园
旅游
我最喜爱的水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三八”妇女节
凭啥挨着局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