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与农业生产
2016-11-05蒋文杰
蒋文杰
摘要:农用地膜的使用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一项的重要改变,通过配合农作物的其他栽培方式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种实用性栽培技术。地膜的透光性较好,覆盖在土壤上后可以有效地贮存太阳的辐射能量,从而达到提升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各个生育期相应提前、成熟期提早的作用。
关键词:地膜覆盖;农业;增产潜力
使用农用地膜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一项的重要变化。农用地膜可以让各类农作物在不同时节大量上市,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提前成熟、增加产量、抑制杂草生长等效果。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用地膜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增产潜力。
农用塑料地膜,以化纤为主要原料。主要成分以聚丙烯、聚氯乙烯为主。由于地膜的塑料特性,使得地膜容易破碎,形成薄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这种薄膜碎片十分难以降解,严重的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并对土壤的翻耕、整地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
地膜覆盖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使作物大幅度的提高单产。经试验表明地膜的使用,可以使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其它多种作物增产。其次,地膜的使用可节约灌溉用水,目前中国多地呈现干旱、半干旱状态,地膜的使用可以为农业水资源不足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再次,对提高复种指数和扩大作物的适种区有较好的效果。经测算,地膜覆盖后作物的生育期积温一般可以增加200-300℃,农业地膜的使用可达让农作物采收达到两季或两季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然后,农膜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商品品质,如增加纤维强度、提高含糖量、增加维生素和提升色泽度等。最后,地膜覆盖有利于增高作物的抗旱、抗低温、抗冷害、抗盐碱、抗风沙等的能力。
做好覆膜后的播种工作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关键环节。通常根据播种与覆膜工序的不同,分为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先进行播种后覆膜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这种方式利于播种植物的出苗、齐苗,利于条播机的机械化播种。其缺点是,放苗和覆土较为费工。先进行覆膜后开孔的优点是不需破膜引苗出土,这种方式不易造成高温烧苗,可在降雨之后进行适时覆膜来确保墒情,等到播期时再去进行播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使用人工打孔来进行播种比较费工费时。
对于育苗来说,地膜覆膜的方式有两种,分为平铺式和拱架式。平铺式覆膜就是在畦面上撒一层的隔离物后再平铺盖膜,以防止地膜与畦面发生粘连。撒上的隔离物主要以地灰、干畜粪粉等混合物为主,撒的厚度为0.5-1 cm;拱架式覆膜就是在畦面上,每隔50-60 cm用小竹子拱起,将竹子的两端插入土壤中,拱高空间大约为15-20 cm,再将地膜覆盖在拱架上面,把四周的塑料薄膜压入土壤中,形成密封的小棚形式。
地膜覆盖栽培,要经常检查覆膜的质量,在早春由于起风的情况较多,地膜容易被风吹损影响作物的增温保温效果。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加盖以促进作物的出苗与生长。放苗时要根据播种的方式而定,具体来说要做到穴播穴放、条播条放,做法是利用刀片等利器在地膜的正上方划“十”字形口、长条形口来引导作物出苗。 在气候不适宜的情况下,作物定苗的时间要在3-4片真叶时进行,并注意拔除病虫害苗和杂草。
地膜覆盖后可以显著的提高地温,一般可使深表土层5cm的温度提高约3-7℃。这对早春蔬菜定植后迅速缓苗和增进根系生长大有好处。由于地膜覆盖,植物自身的蒸腾作用使得膜下水滴逐步增加,膜自身的反射光照,让植株中下部的叶片能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能量,从而光合作用不断加强,随之产量提高。地膜的使用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的环境,减少了表层泥土的返盐化、对化肥的使用量达到减量增效的作用;减轻病毒病效果明显,提高了作物单产和品质,地膜的使用将会给农民、农业带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