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2016-11-05李艳萍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9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课音乐

李艳萍

新的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给了教学很大的挖掘,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更是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各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真正体现音乐课改所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创造”“有效教学”等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融洽师生关系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关键。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的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教学范围是那样的美妙和富有活力,师生配合默契的交流互动场景仿佛让人欣赏了一首感人的交响乐而令人难以忘怀。

3、参与实践

参与实践是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舞蹈、律动、视听、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享受音乐表现与创作的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时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迅速地感染上音乐作品的情绪色彩。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以简洁的主导动机开创了交响乐宏大的结构服从于一个中心思想的先河;贝多芬“九交”中史无前例的运用人声合唱“欢乐颂”来体现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鲍罗廷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通过力度的由弱渐强,由强渐弱来塑造俄罗斯军队与商队由远而近,由近及远的动态形象;《梁祝》中借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来营造祝英台“哭灵”的场面;“涛声”中用钢琴来模拟晨钟(暗示鉴真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远航)和暮鼓(失败后更加坚强的意志)。这些例子看似简单,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创意却凝聚了作曲家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创意,那么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注意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同时,也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相信音乐的创意一定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影响着他们的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到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浪漫主义音乐欣赏》一课,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式的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浪漫主义初期、中期和晚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搜索资料、聆听音乐、认真思考,并把自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认识与作品的欣赏感受形式文字,做好交流的准备,各小组均有2位同学负责协调与落实。两周后的音乐课上,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浪漫主义音乐,同时展示了CD、VCD、绘画、音乐家传记等多种资料。不仅如此,有几位同学还穿插表演了钢琴四手联弹《猎人进行曲》、女声小组唱《摇篮曲》、电子琴独奏《卡门幻想曲》、钢琴独奏《雨滴前奏曲》等。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原本一节课的交流活动,根本不够用,在精彩的展示和积极的发言中,同学们轻松愉悦地熟悉了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风格特征、发展历程及名家名曲,笔者也深受感染,仿佛遇到众多知音一样,心情十分激动。可见,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真正摆到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充分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渗入完美的教学艺术,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教师能做到科学而富有创见性、愉快而富有艺术性地教学。只有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才能使其在自己的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乐趣,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业责任和终身追求。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音乐课音乐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