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2016-11-05李玉斌武亚男姚巧红
李玉斌 武亚男 李 爽 姚巧红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李玉斌 武亚男[通讯作者]李 爽 姚巧红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在当前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知识学习不系统、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切实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将“导学、助学、促学”等支持性保障机制引入翻转课堂,建立了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发挥了“导学案”促进认知的作用,并赋予其学习路径引导、学习动力激发、学习问题发现、学习活动调控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新功能,进而改进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翻转课堂;学习支架;导学案;教学活动设计
引言
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让当前处于课堂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由此我国迅速掀起一场“翻课热”。然而,随着翻转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构建“课前传授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容易,但取得切实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实践中的翻转课堂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环节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但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缺乏教师的指导,无法准确地把握视频中的教学重难点,使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②翻转课堂打破了已有课堂的教学顺序,将传统课堂中整合化与系统化的知识学习“翻转”到课前由学生自主进行,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学习能力会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导致学生只能学到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部分知识,影响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构建[1]。
③国内多数中小学班级的容量较大,教师在课堂上难以有针对性地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也无法指导所有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带着“困惑”进入下一轮翻转课堂的学习,影响了知识的掌握和积累[2]。
因此,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如何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何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课堂探究学习,成为了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将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有机整合,构建了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期为一线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 导学案及其作用
导学案最早是我国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为解决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建构知识的认知活动,不仅扭转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更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因而在许多学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对于“导学案”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认识不同。如赵立金等[3]认为,“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王俊亮[4]认为导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是教师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编制的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案;任依尔[5]则认为,导学案“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通过对导学案的相关文献和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刘志耀[6]对导学案的界定更加适合将其应用于翻转课堂中,即导学案是“教案×学案”,它既摒弃了教案和学案的缺陷,又将二者的优点融合,最终发展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文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剧本”。
二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革新,即把教学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7][8][9],其核心要素和基本过程包括:①明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视频;②课前自主学习,理解教学内容;③解决学习问题,完成知识内化;④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和评价。在保留这四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本研究整合导学案思想,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该模式既保持了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属性和优势,又增加了基于导学案的“导学、助学、促学”的保障性机制,以解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1 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基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视频、编写预习导学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规划学习路径,从而引导其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案通常需要设置少量基础测试题,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准确。预习导学案也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要利用教学视频和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基本理解教学内容后,完成课前测试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疑问记录在预习导学案中,留待课堂中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获取课前反馈后,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薄弱点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编写课堂导学案。课堂导学案中需要设置一定难度的达标测评题目,以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适当设置开放灵活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当堂知识展开深入思考。
课堂上,教师先对当堂知识的重难点内容作精炼讲解,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之后将课堂导学案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升认知层次。如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汇报成果,对尚存疑问进行交流、评价和反思,完成课堂达标测评等。
3 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课堂达标测评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设计课后巩固练习,分析学生学习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编写课后导学案。学生根据课后导学案中指出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利用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自我评价,并记录在课后导学案中。
三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功能分析
教师利用导学案能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学习路径和活动指南,搭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学习支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路径引导、学习问题发现、学习活动调控、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数据记录等功能,如图2所示。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主要有如下三个作用:
图2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功能
1 增强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
导学案使教师的指导贯穿了翻转课堂实施的全过程,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激励和调控等保障性机制。在保持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之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恢复甚至加强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能有效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大的偏差,使教学更加有序、合理和高效。
2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导学案与翻转课堂的整合,使教师能够在课前、课中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视频、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体验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利用导学案向学生展示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认知历程,既能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又能实现教学内容逻辑结构的完整。
3 弥补翻转课堂缺少课后巩固环节的不足
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缺失了传统教学的课后巩固环节,导致知识的预习、内化和复习难以良好地衔接,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10]。导学案能贯穿课前预习、课中答疑及课后巩固等教学环节[11][12],将其与翻转课堂整合,不但弥补了翻转课堂缺失的教学环节,还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强化巩固知识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四 案例设计及分析
为更加深入地理解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本研究以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程(下文简称“数学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1 一般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未整合导学案之前,该数学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流程如下:
(1)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制作教学视频,编制自测题目。
①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教学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使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技能;掌握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体会并培养函数的模型思想。
③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分式的相关知识,对函数概念和分式形式已有认识。
④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教师录制或选择教学视频时,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编制的自测题目如表1所示。
表1 翻转课堂课前自测
(2)收集自测反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表2所示。
表2 翻转课堂探究活动设计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之后,与同学分享本小组的探究学习成果,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作相应解答。
(4)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主要评价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否准确,能否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表3 整合“导学案”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该数学课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如表3所示(限于篇幅,只谈要点)。
预习导学案包括知识建构路径、知识重难点、扩展内容、课前自测和学生问题记录等——知识建构路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产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知识重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进一步认识;扩展内容选择起源于古希腊神话的倍立方问题,即如何做一个正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正方体体积的2倍;课前自测内容同表1,题目难度较低;学生问题记录留白,由学生在学习后自行填写。表4列出了该数学课预习导学案的学习路径和知识重难点部分。
表4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预习导学案(学习路径和知识重难点)
课堂导学案的内容包括小组探究活动的问题情境(同表2)、课堂达标测评(难度适中)和课堂评价记录(由学生根据课堂评价情况填写)。课后导学案的内容则包括巩固练习、查漏补缺和自我评价——巩固练习是教师综合课前和课中测评内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针对性练习;查漏补缺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归纳汇总;自我评价是用2~3个问题指导学生检查知识的内化情况。表5列出了该数学课课后导学案的查漏补缺和自我评价部分。
3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课前导学案设置的知识建构路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有效的学习支架,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指出的教学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引起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对重难点内容的有意注意;开展的课前测评能促使学生预习后进行反思,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课堂导学案中的探究学习设计能够调控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中的困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此外,利用导学案测评的反馈信息,教师也能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进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别化的矫正性教学,能激励学生实现深度学习。通过表6的对比可以看出,将导学案整合到该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该教学流程的四个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过程的调控机制。
表5 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课后导学案(查漏补缺及自我评价)
表6 新旧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关键环节对比
五 结束语
目前有关翻转课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课前学习视频的设计,以“微课”为核心;②课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内化”为重点。本研究认为,翻转课堂的成功离不开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建立促进课前深度学习的引导、激励和调控等保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这种保障机制的设计既没有系统化,也没有凸显出来。为此,本研究以翻转课堂的四个关键环节为抓手,将“导学案”引入翻转课堂,着力开展了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改进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期对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10]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2]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1-44.
[3]赵立金,张景彪.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C):18-19.
[4]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4.
[5]任依尔.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案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3,(10):29-31.
[6][12]刘志耀.导学案及其教学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2):137-139.
[7]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课程与教学,2013,(8):79-83.
[8]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与限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29-33.
[9]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4-35.
[11]李舒波.“导学案”的源起、意义、问题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4,(7):123-125.
编辑:小米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y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Guidance Case”
LI Yu-bin WU Ya-nan[Corresponding Author]LI Shuang YAO Qiao-hong
At presen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dagogical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such as non-systematic acquirement of knowledge, ineffective learning effect before class.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many educators.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suppor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which included guidance on learning, contribution to learning and promotion in learning, into flipped classroom and put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guidance case. This model made the effect of “guidance case” in promoting cognitive competence function, obtained some new functions of guiding learning path,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discovering learning problems, controlling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effects, thu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design thought and method of flipped classroom.
flipped classroom;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guidance case; instructional activity design
G40-057
A
1009—8097(2016)07—0085—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7.01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翻转课堂中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玉斌,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邮箱为lybemail@126.com。
201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