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探索与实践——以A校为实验个案

2016-11-05崔红刘畅洪洋

职教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分层分类

□崔红 刘畅 洪洋

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探索与实践——以A校为实验个案

□崔红刘畅洪洋

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推广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差异进行“分级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的教学模式。文章针对该教学模式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二个维度研究其解决办法,并对“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特点,验证其有效性,提出了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新模式。

多元需求;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实证研究

据对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互联网查询:90%以上现行的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是以学生英语成绩差异为分层标准的分级教学和走班制教学。但随着该教学模式实践的深入,其公平性、有效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众的看法是,比较于传统的随机分班(平行分班),按学业成绩区别对待学生的教法的确能使一部分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或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也有研究者认为,高校的分层分类教学应该与学生今后就业需求及职业发展直接挂钩,并且涉及如何为人才培养取得好的社会效益设计一个有效和公平的教学模式[1]。鉴于此,笔者以分级教学和走班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起点,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二个维度研究其解决办法,并通过对“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新模式的有效性。

一、理论依据

由哈金森和沃特斯等西方学者所倡导的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核心概念可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场合中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学习需求则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2]。近十年,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涉足需求分析理论,如束定芳认为需求分析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3];陈冰冰认为需求分析理论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使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4]。概言之,中外学者皆认为需求分析应分两步:即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要做什么和分析学习者应学什么。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未来需求及个体差异,以便在未来目标情景中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率[5]。

此外,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过多元智力理论。其宗旨皆是认定人的智力具有差异,且明确这种差异不是衡量学生智力优劣的依据,而是认知学生的智力各有优势。笔者认为,该类理论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个案研究

本研究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依据实验单位自身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本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服务于满足学生就业导向、职业取向和兴趣爱好的实际需求,旨在实验论证以“关注社会多元需求、促进职业能力发展、推行分层分类教学”为特色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实际成效。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依托的院校是一所培养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相关人才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有其多元的社会需求:80%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对CET等级证书认可度较高,甚至视其为入职的准入制需求;而有些健康服务类行业对职业英语岗位差异化的需求尤为突出;另有些国际医疗机构把国际人文素养纳入了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养评价指标。鉴于此,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较大区别于其它偏向商务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二)学情分析

现行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差异,主要手段是采用“统一摸底测试”。但实践表明:该分层分类标准及手段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引发学习动机消极,日常教学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反观之,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又阻碍了分层分类教学原本要体现的优势。

此外,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职英语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6]。据此,高职生的英语学习与未来职业或岗位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日益密切,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就业需求的特征也日益突出。

(三)研究假设

综上分析,提升面向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涉外服务岗位胜任力及英语竞技力是该分层分类教学核心价值所在。故其研究假设可分为:

1.解决卫生类高职毕业生与CET就业准入制需求差距悬殊的问题,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2.解决公共英语教学与该行业职场英语需求及国际化人文素养要求之间盲点问题,以提升毕业生涉外社交及涉外服务能力。

3.解决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相对错位的问题,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及英语语言竞技能力。

(四)实证研究

2012年起,本教改以传统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起点,从多元社会需求、高职学情需求、高职教学特点及师生心理状态、教学组织管理等角度探索其解决的办法,从而验证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学团队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二个维度,构建“1+X”课程群(即构建大学英语+16门必选修课程),且以其为手段,就全校护理等15个专业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逐步实践“CET就业导向+ESP职业取向+国际化人文素养”的多元教学层次和类别。实践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流程

图2 课改前后全校各专业CET-3合格率平均值对照

图3 课改后全校各专业CET-4合格率平均值统计

实施方法如下:

1.创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创建学历目标、就业目标、职场目标之渐进式教学目标体系,利于学生各尽所能,在各自不同的教学层次,朝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分别进步,以应对毕业生与CET就业准入制及职场英语需求差距悬殊的问题。

2.编写不同层次教学内容。通过主编ESP及CET教材,导入多元教学层次所需的教学内容,以应对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盲点问题,应对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职场需求及国际化人文素养之需相对错位的问题,突出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该行业就业需求的特点,提升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3.引入不同类别教学策略。引入“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课外合作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教学策略。尤其是通过完善“1+X”课程群网络平台(http://60.190.19.87:8088),创建上百个师生合作的教学课件等相关视频资源,促使课堂传授与基于学生“兴趣导向”等个性化自主学习、社团活动有机整合。

4.完善不同类别教学评价。创立多样化、渐进式、动态样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其形式包括课堂学情+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任务实践+竞赛能力+自我超越(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不同起点分别进步)等环节,且纳入各课程考核标准。同时采用感性意象量表测评法来改变由教师一边倒的评价机制,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结论分析

(一)创新点

1.改革分层分类标准。以成绩差异为分层标准的有利因素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对分层教学效果的影响,即利于教师的“教”;却忽视了社会需求及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即疏于学生的“学”。本教改提出:一是按社会需求,即以就业导向和职业取向为分层标准,重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二是按学生兴趣为分类标准,创设X课程,实践分类个性化教学。

2.创新分层分类手段。摒弃以摸底测试为分层分类手段,创建“1+X”课程群,且以其为手段,让学生根据自身就业导向、职场需求、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选择X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归还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免受分级教学中“被动分层”所带来的自负或自卑等心理影响,实现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及学生需求的深度融合。

(二)价值点

1.提升就业竞争力。CET教学成效显著,据浙江省考试院成绩来源显示,近四年该校各专业毕业生CET-3/4合格率逐年递升,平均值分别达68.16%和26%,比教改前提升11.16%和20%。这一效应覆盖全校15个专业,每学年2500多名学生受益,基本满足在现行公立医疗机构就业及专升本(间接就业)之英语准入制需求,提升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依据如图2、图3统计结果所示,本研究的假设1成立。

2.提升涉外服务岗位胜任力。ESP教学及以培养国际化人文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促使各专业毕业生涉外社交及涉外服务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对涉外护理、医疗美容等专业502名受试者毕业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1.6%的受试者表示在工作中使用到的英语得益于ESP行业英语等教学;然而侧重于接受公共英语教学的受试者对其毕业后英语使用情况的满意度为63.3%。从图4所示的统计结果及毕业生反馈可见,本研究的假设2也是成立的。

图4 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有助于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之满意度对照

3.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及竞技能力。据该校教务处统计:随机抽样的医疗美容等9个专业英语课程平均成绩合计比课改前提升了18%。全校各专业累计1000余名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其中近100名人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大赛、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特等奖等不同类别的奖项。课程平均成绩统计如图5所示,据此,研究假设3成立。

图5 课改前后美容口腔等9个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平均成绩对照

四、结语

本文采用实验论证的方法证明了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基于多元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且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三方面问题:

首先,就卫生类高职院校而言,其成效逐步解决了毕业生与CET就业准入制需求差距悬殊的问题;解决了英语教学与该行业职场英语需求及国际化人文素养要求相对错位的问题。

其次,就其它高职院校而言,基于“工作过程”ESP教学的导入突破了“公共英语”传统课程局限,使“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有了契合点。原因是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的ESP教学常见于专业英语改革,如:物流英语、商务英语等,而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较少出现对ESP大规模的实证教学。

再次,相比其它院校传统分级教学模式,还避免了以下若干问题:一是分层标准科学性问题。采用摸底测试或高考成绩等划分标准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对分层教学效果的影响,忽视了社会需求及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且因各地高考试卷难易不同或凭一次分级考试进行分层,影响其信度和效度。二是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层次高的学生有一定的优越感,产生懈怠心理;而层次低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的感觉,更无兴趣所言。三是对日常教学及教务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分层教学后的教学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系别和专业,学生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组织松散等问题。

[1]杨传鸣.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研究[J].外语学刊,2015(2):122-126.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5]雷霄.工程师英语需求分析及对高校ESP教学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6(3):91-97.

[6]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EB/ OL].http://sgy.mca_gov.cn/avticle/bxsz/jcjxx/200 907/20090700033539.shtml.2010.

责任编辑时红兵

崔红(196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刘畅(1977-),男,辽宁沈阳人,宁波诺丁汉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经济学;洪洋(1981-),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化背景下卫生类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kg2013872),主持人:崔红。

G712

A

1001-7518(2016)17-0063-04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分层分类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分类算一算
有趣的分层现象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分类讨论求坐标
雨林的分层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有趣的分层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