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赏
2016-11-05
收藏鉴赏
俗语云:“盛世收藏乱世金。”当前,我国的古玩市场、收藏市场空前繁荣,引发了一股收藏热,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文物收藏和投资。为引导民间收藏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协助中国客家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与梅州日报“收藏版”栏目合作等,对提高梅州的收藏爱好者自身的收藏品味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收藏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期“收藏鉴赏”栏目继续跟大家分享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谢映明的收藏心得,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
高陂窑釉下五彩笔筒品鉴
清至民国,大埔高坡窑文房用瓷的生产非常稀少,笔筒更是罕得一见。很不容易收藏了件民国时期釉下五彩笔筒,该笔筒直径7.4厘米,高13.8厘米;画面绘的是一位读书的书生,刻苦用功、痴迷入定,神态栩栩如生;题词:“祝君进步”。落款“万玉作”,万玉为民国时期高陂一家小瓷厂。
釉下五彩瓷,又称釉里五彩,始于清末民初,是康熙釉里三彩品种的新突破。在瓷坯上使用约五种色彩,如青花、褐彩、红彩、绿彩等原料绘画后上一层薄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难度很大。其最经典的色彩是青花、褐彩、粉红和草绿。
自唐代湖南长沙窑创造釉下彩瓷以来,先后在唐末宋初出现青花瓷,元代真正意义的青花瓷、釉里红瓷,明代早期的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瓷、青花釉里红瓷,清代早期的釉里三彩瓷、绿釉墨彩瓷、绿釉青花瓷等,尔后300多年再无釉下彩瓷新品种出现,直至清末民初才创烧出釉下五彩新品种,而此次新瓷品发源地并不在瓷都景德镇,而是在广东的大埔高陂、潮州,湖南的醴陵,福建的德化,其中以醴陵窑的成就最大,曾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高陂窑釉下五彩有自已独有的风格,以胎细白坚致、釉润泽肥厚、画风规矩朴素见长,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民国期间高陂釉下五彩瓷多半诗画印齐全及署有作者或厂家商号。此笔筒上题词“祝君进步”属祝颂语,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赣、粤、闽地区非常流行,说的很朴实,很含蓄。
杜鹃啼血——藏在寻常笔筒里边不寻常的故事
该晚清竹制笔筒,材质老气质性稳定,皮壳包浆呈枣红,达到竹品上佳颜色。上刻一杜鹃鸟并刻折枝杜鹃花一条。此笔筒辗转多人,未被珍视,笔者发现里边“杜鹃啼血”故事后果断收藏。杜鹃花又叫映山红,闽粤赣山区多见,春四五月开花。杜鹃鸟又叫布谷、子规、望春,在杜鹃花开季节,鸟语不绝,天生与杜鹃花不离不弃。“杜鹃啼血”悲情故事讲的是古代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与他的皇后十分恩爱。后来皇帝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他的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的泪珠是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明白是丈夫的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子规来,子规来……”最终郁郁而逝。她的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依相伴。
这个不朽传奇爱情经典,在该笔筒文具之上延伸为文人志士对祖国热爱情感的另一则“杜鹃啼血”之凄美。清末民初,中国正处在动荡年代,满目苍荑,民不聊生;许多普普通通的文人志士试图从读书爱国转向读书救国,他们把自已喻作“杜鹃啼血”,期望通过励精图治,能让他们热爱的国家遍开“杜鹃花”,在浴火中重生。
寻常的笔筒800元买来,“拣漏”了一个不寻常的寓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