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房突围战述评——谨此纪念陆房突围胜利77周年
2016-11-05项荣坤魏君XiangRongkunWeijun
项荣坤 魏君/ Xiang Rongkun Weijun
陆房突围战述评——谨此纪念陆房突围胜利77周年
项荣坤 魏君/ Xiang Rongkun Weijun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一日,在泰肥山区腹地,今肥城陆房方圆十几里的山区盆地,发生了我军抗战史上著名的“陆房突围战”。
此战是八路军东进支队、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和地方党政机关,在被包围的险情下开展的绝地反击战,八路军各部以牺牲200多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大佐在内的50多名军官,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一一五师师部、师主力部队和鲁西、泰西党政领导机关的阴谋,保卫了泰西抗日根据地,这是山东八路军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战。
一、陆房突围战的历史背景
1、派兵去山东
山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泰山以西(泰西)地区,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从济南通出的津浦铁路,和通往郑州方向的公路,加上南面的汶河和公路,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既是鲁西的屏障,也是当时日本侵占中国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泰西正位于这个三角地区的中心,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
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天津相继沦陷,10月日军沿津浦铁路侵入山东。面对进犯日军,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稍作抵抗便率十万大军南逃,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接着山东大部分沦陷,山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日军忙于南下作战,只是通过设点来维持南下交通线,把山东作为后方,因此日伪政权未能在第一时间建立。
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共山东党组织毅然担负起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重任,山东省委先后在全省分区发动了十余起较大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十余支抗日武装,以游击战的方式开展斗争。在泰西,肥城边院、安临站等地的抗日武装与张北华、远静沧领导的在泰安夏张起义的队伍,于1938年1月12日,在肥城空杏寺会师,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揭开了泰西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与此同时,山东各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地主豪绅、土匪兵痞趁机拉队伍、占山头,并不断与抗日武装制造摩擦。由于人民抗日武装组建不久,力量薄弱,常常处于敌伪顽军的夹击之中,要建立巩固根据地,急需一支主力部队作骨干进行传帮带,以加强山东的抗战力量。
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山东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部署。1938年12月19日,陈光、罗荣桓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之命,率领一一五师师部、直属队和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以“东进支队”的名义由晋西开赴山东。
2、开创泰西抗战新局面
一一五师挺进山东之后,首战郓城樊坝,活捉伪团长刘玉胜,歼灭郓城伪军一个团,继而智取草桥,之后又连续拔除宁阳葛石店、东平围里等据点,歼敌千余人。同时帮助中共泰西党组织建党建政,加强泰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依山(泰肥山区、大峰山区、平阿山区)傍湖(东平湖)”向四周发展,使泰西党政军群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至年底,泰西地区中共党员由年初的400余人发展到1.3万余人;各种抗日群众组织总人数达到15万人,先后建立起6个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长清县河西办事处及一批区乡村政权,保证了人民军队和党政机关的供给,密切了军民、军政、党群关系。
3、陆房被围
第一一五师进入泰西以来,在地方武装部队配合下,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直接威胁到日军的战略要地济南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尤如插入敌胸膛的一把钢刀,引起了日军极大震惊。
1939年5月初,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调集济南、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的日伪军8000余人,配属汽车百余辆、各种火炮百余门,分兵九路向泰西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
5月2日~8日,日伪军先后“扫荡”大汶河南岸的东平、汶上地区,并逐渐向肥城、宁阳之间的山区推进;9日,中共泰西地委书记段君毅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三团依仗对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顺利突出包围圈;10日各路日伪军相互衔接,继续紧缩合围圈。
至此,日军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欠第三营)、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和地方党政机关三千余人,包围在陆房纵横不足10公里的狭小盆地内。
二、陆房突围的战斗经过
1、凭险据守
陆房周围的小山呈环状分布,只在东南有一缺口,地形有利坚守,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决定依托周围小山构筑环形阵地,根据师指挥所的部署,第六八六团一营于肥猪山中南部及岈山西部,二营于陆房西北黄土岭村、肥猪山北部,津浦支队于陆房以北的凤凰山,师特务营于陆房东北的东山岭,坚决固守,待机突围。
5月11日拂晓,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首先对岈山发动进攻。我指挥员沉着冷静,战士们分散隐蔽,静待敌人爬近山顶时,枪弹齐发,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下午为应对敌人集团冲锋,一营教导员王六生调四连转盘机枪班支援岈山,出其不意大量杀伤敌人,守住了阵地。
肥猪山阵地三面受敌,迎击着从南尚任、演马庄、东平方向来的敌人,是我军浴血坚守和敌军疯狂争夺的主阵地,六八六团一营教导员王六生带三连、四连在此坚守,战斗的关键时刻,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直接到肥猪山阵地指挥作战,指战员斗志高昂,浴血固守。
在凤凰山阵地上,津浦支队先后打退1000多日军的10余次进攻,下午2时许,日军突进陆房,孙继先带两个营下山反击,师骑兵连也奉命驰援,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马嘶鸣,血光飞溅,终将突入之敌打退。
适值天气炎热,一一五师等部自佛晓战斗打响后至下午3时许,滴水粒米未进,但指战员仍然斗志高昂,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下午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陆续上山送水送饭,抢救转运伤员,战士们的燃眉之急才得以缓解。
2、星夜突围
激战至黄昏,日军怯夜战,停止进攻,以重兵把守要道关口,并燃起篝火,对我军包围监视,待天明再发起攻击。
激战一天,我军人马疲惫,消耗很大,根据战斗形势,我军政领导决定趁夜色突围。22时开始,除留置警戒分队外,各部队逐步收拢,简短动员,埋藏笨重物资,轻装简行,安置伤员,带好枪支弹药及贵重物品,禁绝响声光亮,对受撞击易发出声响的物品均捆垫绳草,并提出“坚决救人救枪”的口号,要求在突围中遇敌阻击时,顽强还击,坚决冲出去,同时向日伪军封锁线派出警戒和骚扰小分队,以迷惑敌人。
由当地群众向导引领,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分路突围。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我一一五师师部及各部队、地方党政机关数千人,安全跳出了包围圈。
第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率部护卫师直机关和鲁西区党委翻过岈山,于次日佛晓过汶河,到达汶上县云尾、北陶、南陶宿营,13日转至东平县无盐村;孙继先率东进抗日纵队津浦支队及师直特务营、骑兵连,护卫泰西地委机关及国民党县政府人员,穿过赵家村、郝家村间宽仅几十米的狭窄地带,沿白家庄干河,经九山沟、黑风口顺利突围,于12日黎明时分过汶河,到达汶上县;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二团第二营从岈山西至双山突围至东平县荣华树村。至此,我军突围成功,化险为夷。
第二天佛晓,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岈山、肥猪山轰击、包抄围拢,却发现八路军早已没有踪影。日军为了泄愤,对陆房一带的百姓进行血腥报复,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狼山惨案”,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无辜群众126人,伤500余人,烧毁民房150余间,甚至还逼迫十几名村民穿上八路军的服装,拍照后全部用刺刀捅死,以冒充其辉煌战果,日军在陆房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三、陆房突围战的重大意义
1、保存了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
一一五师是八路军的的主力部队,红军时期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验丰富,有着优良传统,战斗力强,是我军的精锐,同时被包围在内的还包括地方党政机关和起义部队,他们肩负着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抗战的重任,一旦日军的计划得逞,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陆房一战粉碎了敌人歼灭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和中共鲁西党政领导机关的企图,保存了我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展及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2、保卫和发展了泰西抗日根据地
陆房突围战后,泰西抗日根据地迅猛发展。到1939年秋,建立了泰西第一个专员公署,辖肥城、东平、宁阳、平阴、长清、东阿和泰西七个县,新增党员3000多人,比战前猛增百分之八十。随后大部分县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各县、区、村的抗日群众组织陆续建立,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使运西、泰西两区连成一片,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及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伯承同志在《我们在太行山上》一文中指出:“1938年12月以后,一一五师东进。在冀鲁豫边区有力的打击了敌人。在1939年5月的陆房战斗中毙伤日寇1300余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也迅速发展起来。”
3、增强了地方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陆房突围战是一一五师等部队在被包围的险情下开展的绝地反击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典范。泰西地区的广大群众亲眼目睹了战斗及突围的整个过程,参战部队强大的战斗力、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战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地方军民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抗日救国的斗志备受鼓舞,抗日必胜的信念大大增强。
4、赢得了八路军主力进入山东的“合法地位”
陆房一战,歼敌过千,粉碎了日军歼灭一一五师主力部队的企图,军民抗战情绪高涨,影响所及,震动全国。蒋介石亦致电朱德、彭德怀,“各该部在鲁西奋勇歼敌,殊堪嘉慰”。当时山东还不是八路军的防区,经过这次战斗,使蒋介石发了这一电报,这实际上承认了第一一五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
四、陆房突围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
1、超强的战斗力是取得胜利的首要因素
首先,参加陆房一战的部队战斗经验丰富,其中六八六团曾经被朱德元帅誉为“干部团”,是参加过长征和平型关大捷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强,参战指战员都是经历过残酷战争考验、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是八路军最精锐的部队,军事素养较高,战斗经验丰富。
其次,装备也比较齐整。经过平型关战斗和山西三战三捷,我们从敌人手里夺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辎重。各连队拥有机枪、日本歪把子,捷克式、苏式转盘机枪等,弹药也十分充足,其中包括卫立煌当时送给一一五师的弹药、装备,为突围之前坚守阵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再次,战略战术运用合理。我军凭险据守,成功避开了敌人强大火力,抓住了敌人作战方式比较单一、呆板、不敢近战夜战的弱点,充分发挥我方灵活多变的优势,扬长避短,同时结合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方式,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2、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有钢铁般的战士,才有钢铁般的阵地。陆房突围战斗中,八路军指战员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用必胜的信念,血战到底的决心,支撑起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战斗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全体指战员奋勇杀敌,坚决勇猛地展开反冲击,不惜以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与敌人展开肉搏拉锯,将突入的敌人全部击退。他们以抗战救亡、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捍卫了民族尊严。
3、依山据守的地形优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孙子兵法》云:“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陆房四面环山,陆房村处盆地中央,其北、东为海拔400多米的凤凰山、鸡冠山;西侧纵列长3000多米、宽200多米、海拔近500米的肥猪山;西南及南面为海拔约300米的岈山、鸠山和望鲁山;鸡冠山向西延伸的丹凤山独自探出1000多米,向南延伸的狼山又纵列在东面。方圆十几里分布着十几个村落和十几条相互交错的大沟小河,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只东南有一缺口。进入陆房的道路,除东南方外,都只有几条土路,且都在两座山之间,大部队无法在此处运动和展开。这种地形路面狭窄,不利于日军的进攻,既不能展开兵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也无法进行迂回穿插、分割包围,只能沿着山路向前推进,因此有利于我方坚守。
战斗开始之初,我军在百姓的带领下抢占先机,占领了制高点,争取了作战的主动权。由于擅长山地作战,山区游击战争经验丰富,因此我军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隐藏部队主力以及大批辎重武装,左右逢源,机动灵活,待机歼敌。
4、群众支持的深厚伟力是取得胜利的源泉
兵民是胜利之本,民众是抗战的主体,军民相合是取得胜利的源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
陆房突围一战,当地群众坚定地与共产党八路军站在一起,经受了严峻考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领着部队抢占阵地、冒着炮火救护伤员、翻山越岭筹集军粮、饿着肚子送水送饭;部队突围,群众自告奋勇当向导,抄小路、过危崖,将八路军从敌人眼皮底下安全带出包围圈;面对屠刀,群众舍生取义严守秘密、护伤员、保物资,甚至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认领八路军伤员作儿子、作丈夫,清理战场,掩埋烈士,收集失散物资并及时归还。我军顺利突围后,敌人对当地百姓展开了血腥的报复,但隐藏的伤员全部归队,无一人被杀害。
军民相合、民众支援是陆房突围的胜利源泉,正是由于百姓的牺牲和贡献,我军才得以顺利突出重围,这其中凝结着军队和百姓生死与共、血肉交融的情谊,谱写了并肩作战、敢于胜利的壮歌。陆房突围战是一场人民群众鼎力支持的战斗,人民战争是不可战胜的。
5、地方部队及党政机关的全力配合是取得胜利的法宝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宝贵经验。
陆房突围战中,同时被包围在内的还有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地方部队及党政机关。其中,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主要以山东省委领导的泰西地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为基础组成,是泰西军民抗战的中坚力量,成员大多来自于当地百姓,熟知当地地形,群众基础十分深厚,后经整编,战斗力量得到了加强,是当地百姓自己的武装力量,鱼水交融,密不可分,得到了群众不遗余力的无偿支援,在突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泰西地委等地方党政机关更是领导当地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发展地方党组织的中心力量,深受群众爱戴,地方党政军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与群众一起发展,共同建设,齐心协力对抗顽敌、保家卫国,形成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因此在战斗、突围以及战后保护伤员、物资等方面,我们均得到当地百姓的鼎力支持。
五、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落成
为铭记先烈的功绩,让陆房突围精神永远传承,1971年,肥城县人民政府在凤凰山脚下陆房战斗遗址上,修建陆房烈士陵园并建立陆房战斗纪念碑,碑名由杨得志将军题写。
2014年底,肥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总投资8000多万元对陆房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陵园占地面积由10亩扩大到106亩。其中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总建筑面积达到5300余平方米,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纪念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陆房战斗多维空间历史画面,生动再现了陆房战斗中八路军将士浴血固守、奋勇歼敌,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持部队胜利突围的血肉之情。
在陵园的西北侧修建无名烈士纪念广场,通过英烈墙的形式,将存于原烈士陵园骨灰堂内在陆房突围战斗中牺牲的178名烈士骨灰进行安葬(1939年5月13日晚,段君毅、徐麟村、邝任农组成战斗小组返回陆房掩埋烈士,因日军撤离不久,来不及核对姓名职务,一人一穴就地下葬,堆土为记,后因连年战火和雨水冲刷导致地貌变化,至1972年集中火化安葬时,仅找到178具遗骸)。
2015年8月,陆房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5年9月18日,新建成的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正式开馆,吸引了众多党史、军史、抗战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及其后代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慕名前来研究、参观、学习,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院校更是把纪念馆作为举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肥城的一张新“名片”。
陆房突围战集中体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百折不悔的必胜信念,军民戮力、共克顽敌的鱼水情谊”,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陆房突围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为陆房突围而牺牲的人民群众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魏训洲)
Review of the Lufang Breakthrough Battle—Commemorating the 77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Lufang Breakthrough Battle
2016-6-12
项荣坤,中共肥城市委党史征集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魏君,中共肥城市委党史征集研究办公室党史征集科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