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沅县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体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价值作用

2016-11-05马胜希中共镇沅县委党校

创造 2016年8期
关键词:茶农社员茶园

文/马胜希(中共镇沅县委党校 )

镇沅县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体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价值作用

文/马胜希(中共镇沅县委党校 )

一、镇沅县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镇沅县樟盆村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县茶业局、县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在者东镇党委政府、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及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于2010年6月成立,并于2010年11月19日召开了第一次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茶农176人,首次入社茶农196人(户),入社茶园面积2700亩。合作社以“支部+公司+茶农+基地+股东”的模式组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规范运作。合作社于2010年12月15日完成各项注册登记工作,注册资金203万元,注册商标为“云镇顺意”,产品统一为顺意标识。顺意就是“顺应形势发展、意同民众要求”。顺意合作社建设的目的:设定致富这一愿望并实现这个愿望,结合自身条件和客观的环境现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带动社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

发展方式:党员带头、社员带动、共同参与、整体发展。

发展模式: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

发展理念:依靠政策、生态立社、以人为本、共同富裕。

发展目标: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下定决心、积众人之力努力实现年产干茶300吨,产值1500万元,可分配盈余200万元,实现税利80万元,提供村组集体资金10万元。

目前,合作社制度健全、配置完善、分工明确、运作规范。合作社设由7人组成理事会1个、5人组成监事会1个、党支部1个,有党员32名。辖两村8个村民小组312户401人,自有茶园面积4325亩,分5个片区7个专业队,有9个管理人员、2名财务、12个加工人员(其中有9人签订劳动合同,缴4险设1奖),设专销点3个、代销店50余处,专业销售员6人,配置销售服务车5辆。合作社拥有茶叶初制所1个,初、精一体化综合加工厂1个,拥有加工、销售、管理等固定资产565多万元。

合作社于2012年获得“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省级示范社”、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先进社”、镇沅县“生态茶园建设先进单位”、者东镇“生态茶园建设第一名”等证书及荣誉。2013年获得“市级示范社”和“县级示范社”称号;完成“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社)”。2014年获得“国家示范社”和“国家级加工示范社”称号;“全国优质标准茶园建设示范社”,茶园通过有机认证转换期。当前,合作社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实现“社员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发挥“造福一方、带动一片”的作用。

二、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合作社建设背景及过程。由于低收贱卖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需求,自2008年以来,没有优势的中低档茶叶价格逐步跌落,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樟盆村茶农对茶叶种植基本失去信心,2010年全村5212亩茶园已没有任何一户茶农按要求进行管理,甚至有3700多亩茶园已经被放弃管理和采摘,全部杂草长成牧场。在新形势下,通过县茶业局的引导及技术员的多次深入调研后,与村组干部及茶叶加工厂负责人认真分析情况,并与茶农座谈、交流,结合樟盆村茶产业发展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最终确定以专业合作化道路来重拯茶叶产业的发展,因此,组建了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后,存在“三有三无”,“三有”:有一块牌、两个证(名称牌、工商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无”:无资金、无人才、无场所。但是无论多难,理事会班子树立信心、下定决心,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作用,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把合作社推入建设和发展的轨道。

(二)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自合作社组建成立以来,理事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樟盆村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等法规管理运行,结合建设绿色、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和《普洱市加快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及时开展了社员茶园面积核对造册、基地地理名称标志申请登记、茶叶加工厂选址建设和各种证照申请办理等工作。

合作社坚持从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进一步打好群众基础,主动做好交流、沟通、宣传、培训等工作。尽量答复群众提出的疑问,解决社员存在的困难。在半年的时间里入户830多人次,召开群众及社员会议21次,邀请专家讲座举办百人以上培训6次。二是正确引导,坚持生态立社理念、树立合作共赢信心。2011年合作社从做得好的社员中选出30户代表5个示范样板园,树样板、做示范、带头干、领着干。确定示范社员55户,示范户挂牌做表率,接受监督。共表彰60名优秀社员;表彰30户先进社员户。三是加快茶叶加工厂建设,2011年2月9日合作社邀请县质量监督局技术员对初制所建设进行勘察选址。几经波折初制所于2011年3月18日破土动工,2012年3月9日投入生产。四是创新立社模式:党员带头、理事督促、队长带领、社员带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做事公正、纪律严密。从而达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指导、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分户收购、分户核算;茶园出资、资金投资和专业互助的“六统三分两出资一互助”的运行机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民主化、集约化管理运行。五是严格分派比例。合作社盈利分配比例情况是:60:30:9:1,即:社员分红60%,公积金30%,公益金9%,提交村组用于壮大集体经济金1%。

考察茶树长势

三、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及相关部门的服务形式、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目前,合作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已投入使用,并取得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顺意”产品分别在镇沅、普洱、昆明、昭通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点。合作社有了固定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场所。统一商标;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国家级农特产品加工示范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全国优质茶园标准园建设;茶园通过有机转换期。2014年新入社茶农116户,达312户401人;入社茶园1625亩,总面积达4325亩。2014年全社生产茶叶793000公斤,销售740000公斤,待销53000公斤。实现产值510万元,社员可分配资金额预计在36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5900元,茶农人均纯收入8400元,顺意社员人均纯收入9600元。收纳社员会费4901元。在资金注入上,得到茶业局初制所建设扶持项目资金30万元、有机茶园转换奖补金23万元、社员培训室建设补助10万元;农业、农经中央财政扶持资金200000元、省级财政扶持资金80000元;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奖补10万元。2012年得到市茶业局奖励金50000元,县级奖励金20000元,镇党委奖励2000元;2013年市茶业局奖励金50000元。

五年多来,政府相关部门引导、支持、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及加工人员培训、学习200余人次,委派到国家、省、市、县参加各种培训30余人次。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动垂询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确指导政策优势,共同研讨解决方法,对顺意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给予有力的帮助。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顺意茶叶合作社自觉承担起实施主体作用。在专业队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开挖覆荫树种植塘,运送苗木和肥料。主动承担村组集体社会事业建设和开展文体活动、保护生态建设。集资开挖茶园区生产道路5.8公里,义务维修老路9.3公里,投入义务工日910个。配合村组组建一支樟盆村苦聪文艺宣传队;自觉践行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要求,开展植树绿化,为打造生态、安全、绿色、有机、高效的茶叶品牌提供了坚强的保证,为建设清纯樟盆打下坚实基础。

四、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五年多的建设、运行,合作社的发展有起色,但是离社员和市场的要求差距很大、困难很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本地是一个新鲜事物,由于建社时间较短,没有模式可学,没有充实的经济能力,所以存在的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 合作社在本地没有模式可学,无法借鉴和参考,所以开办初期组织精密度不够,进程迟缓。茶产业在本地没有名、特、优等优势,突出不了亮点。所以难以得到当地高度重视和市场认可,发展中困难重重。

2. 由于合作社是农民在政策允许下自发组合的独立核算的民间经济组织,政府没有在人才上进行配置,没有在资金上给予预算。合作社没有专业人才,管理上还是摸石头过河,技术上学一点用一点。

3. 管理人员和合作社社员、茶农整体意识和普遍素质不高,茶园管理和加工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4. 由于樟盆村自然条件差、合作社建设难度大,底子薄、欠账多,投入成本过高。在很多方面都因资金筹措困难而显得被动,所以建设和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5. 茶园茶树长势参差不一,老化园、低产园比较多,有60%以上近3200多亩低产茶园急需改造。

6. 产品没有形成优势,市场打不开,销售渠道狭窄,产品陈架多销售少。合作社仍然在负债经营中,提质增效、盈利增收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五、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存在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合作社发展理念和目标。发展理念:优势源于自然、品种出自专业,选择走专业合作化道路的正确性。设定致富愿望,结合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客观的环境现状,有效利用自然优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树立信心、下定决心、积众人之力克服困难,谋求整体发展。

建设目标:到2016年底,努力实现年产干茶300吨以上,实现产值1500万元,可分配盈余达200万元以上。带领樟盆村民共同创造一个民主、稳定、和谐、富裕的自然生存环境。

(二)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打算。1、结合生存环境和区位情况,做好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园管理,毫不松懈地引导和教育社员及茶农走自然、绿色、生态的专业合作化道路。巩固全国优质标准园建设,到2017年完成全部老茶园改造,建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有机茶园基地。

2、想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把合作社培训室作用发挥好,逐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茶农整体素质。

3、努力在2016年10月底把茶叶初制所建设的项目内容全部实施完,并且把摊青室扩建和晒场建设作为重要项目做好。把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庄园区,把企业、合作、休闲、归属融为一体。

4、坚持依靠政策、合作并进、服务整体、科学发展的路子。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强茶园管理、精心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市场。

5、以人为本,凝聚力量。把握政策,紧密联系社员,坚决不把政策用偏,不让社员利益受损失,不让茶农受冷落,不让职工失信心。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党支部和社员作用,坚持按照《章程》办事,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定时公开社务、财务,坚决不让资产和资金流失;坚持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加强学习、虚心上进;坚持采纳大多数社员合理意见,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强化合作社执行力和落实力;树立社兴我荣、社败我耻的群团理念,全力推动合作社建设再上新水平。

合作社茶叶产品

猜你喜欢

茶农社员茶园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老党员“卖”茶忙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茶乡人家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