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原草堂图》与《洛原记》——文徵明“别号图”的“山水真假”之辨
2016-11-04杨少青
杨少青
摘 要:文徵明在为友人白悦所作的“别号图”《洛原草堂图》后跋的《洛原记》中提出了“山水真假”之辨,深刻揭示了“别号图”系列作品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文徵明;别号图;洛原草堂图;洛原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117-01
“别号图”后附“别号记”是文徵明创作此类作品的典型特点,也是他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职业画家所创作“别号图”的显著特征之一。虽然文徵明曾说 “别号记”是应酬之文,很多是“强颜不情之语”,不能代表自己的真正水平。但是,现存文徵明所作“别号记”多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且能和“别号图”交相辉映,堪称共美。《洛原草堂图》是文徵明为友人白悦所作的“别号图”,堪称文徵明此类作品的代表,其后所作《洛原记》,书法与文辞并美。尤其文徵明在这篇“别号记”中提出了“山水真假”之辨,深刻揭示了“别号图”系列作品的文化寓意。
一、晋陵白氏
晋陵白氏的始迁祖宋代人白继升,原籍洛阳,举孝廉,授承事郎。在宋室南渡时迁居江南武进县三涡溪。第七世孙白昂为明天顺元年进士,官至兵部、户部侍郎、尚书,即有名的“白尚书”,他的子孙有“四世进士”、“七代举人”之誉。第九世孙白悦,字贞夫,嘉靖十一年进士,官尚宝司丞,永年州通判,江西按察司佥事,以诗文名于世,归退后在家乡建洛原草堂,古文诗歌,行草小楷,皆有法意,兴所到濡笔引纸,诗句调华赡,神理颇清,著有《洛原遗稿》八卷。白悦作为文徵明的诗文之友,文徵明在为其创作“别号图”和“别号记”的时候定是特别用心,从而体现出文徵明系列作品的功力和文化寓意。
二、洛原草堂图
洛园草堂图》,是文徵明嘉靖八年六月为友人白悦所作。该图以水墨浅绛,画溪山一湾。树木蓊郁,溪流映带,茅舍俨然,斋阁寂寂,人物或临流纳凉,或携琴而来,神态尤为闲适。画法山石坡岸墨笔勾勒,枯笔皴擦,淡赭轻染;树木布置,顾盼生姿,树叶则夹叶、点叶兼施,水面则作留白处理。用笔苍古,墨色清润。整幅作品构图繁密,气势清朗,意境恬静。卷后有文徵明行书作《洛原记》,解释这幅画的命意所在。
三、洛原记
在《洛原草堂图》后文徵明用他最擅长的行楷书体手书其创作的《洛原记》,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法水准也极高。其文如下:“白氏自洛阳徙晋陵,数百年于兹矣。世以宦学相承,至特进康敏公与其子中丞始大显于时,而族属亦衍大,聚指不下千数,江以南莫不知有晋陵白氏也。而凡白氏之族,亦莫不以晋陵为土著。而吾贞夫顾以洛园自命,其言曰:洛阳天下之中,其山嵩少,其川伊洛,昔人所称而吾先世之所从徙也,吾不敢忘焉。呜乎,余于是有以知贞夫之为能得礼乐之本也。礼曰:乐,乐其所自生也;礼,不忘其本也。是故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夫反葬,不忘本也,止于五世者,亲尽也。白氏之去洛,非特五世而已。其山川之秀,土地人物之美,贞夫盖不能举也。乃晋陵则所习焉。生息于斯,宦学于斯,亲戚坟墓于斯,至于衣服食饮、语言习尚,有不类于斯者,盖鲜矣。弃其所习,而从事于不可举而知之之境,岂其情哉?亦求所以行乎礼而已。礼之所寓,志无不达,心诚适焉,其无违愿已。吾见山之峙于前者,皆少室嵩高也,川之汇于左右者,皆伊与洛之流也。漥而渠渎,嶐而丘岛,以若草木禽鱼,凡吾所得而狎者,无不可以洛名也。虽然,岂必洛哉。人苟有以自立,则一言一事,皆足以名世,而所谓地与物,皆将假吾而重于世也。苏文忠之居义兴也,实自蜀徙,故今义兴有蜀山。夫以义兴之山之众,历数十百年之久而蜀山独传,然则其所以取重,独地为哉?贞夫,盖知所务矣。贞夫名悦,康敏公之孙,中丞公之子。绩学厉行,足世其家云。嘉靖八年岁在己丑六月既望衡山文徵明书。”
四、结语
《洛原记》作为文徵明精心创作的“别号记”,是对《洛原草堂图》的有效补充。文徵明认为,虽然白悦对洛阳山川之秀、土地人物之美其实并不熟悉,但是,由于他不忘本,符合古礼,“礼之所寓,志无不达,心诚适焉,其无违愿已”。那么,山之峙于前、川之汇于左右,以至草木禽鱼,凡是能够得以游览亲历者,均可以洛中山水观之。况且,地可以以人重,如苏东坡本是四川人,但他到义兴后,就有因他而命名“蜀山”。文徵明这一“山水真假”之辨,典出有据,议论玄妙,透露出对友人白悦的不凡期许。
同时,文徵明先世为衡山人,故其自号衡山。他也像白悦那样,不忘桑梓之旧,在赞扬友人“不忘本,符合古礼”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文化形象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同时,这一“别号图”和“别号记”相结合的形式在文徵明的系列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成为他的文化标志之一。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社会科学),项目编号:SK1405。
参考文献:
[1]苏州博物馆编.衡山仰止——文徵明的社会角色[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2]柯律格(英).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杨廷福,杨同甫.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