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思考
2016-11-04王月顺
王月顺
在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轮复习结束)后,笔者回看了近年的调研考试与高考数学成绩统计数据,发现高考成绩与第一次调研考试成绩相关度很高.这说明第一次调研考试的信度与效度较高,而此后二轮、三轮复习的效益不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谈点体会.
一、基础知识简单罗列,系统化、网络化欠缺
有些教师认为,经过第一轮复习,已把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梳理过一遍,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虽然强调注重基础知识的完善,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建构相应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便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相关知识,准确快捷地求解.例如,在复习“函数”时,没能把函数与集合联系起来.函数的本质是研究两个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函数性质的目的之一就是由一个集合中元素的有关性质,可以推出另一个集合中相关元素的性质;在复习“三角变换的相关公式”时,只强调每个公式的应用方式,而忽略了公式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进行三角变换应从角的变换、函数名称的变换、代数结构的变换的角度出发,选择公式进行变换.
二、解题教学就题论题,延伸拓展不力
三、归纳总结程式化、标签化,缺失生成过程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典型例题教学后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前都有归纳总结的步骤,但不少是程式化、标签化,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就不能对学生以后的解题有所帮助,达不到归纳总结的目的.归纳总结看似是解题之后的步骤,但主体在分析题意,选择解题思路,调整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分析、选择、调整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尝试、比较、应用中加深对相关概念、方法、思想的体验和理解.在上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了原题,进行了变式训练,就会有所体验,就能深化处理函数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检测、练习次多量大,缺乏自主反思
进入二轮复习,几乎每周都有检测,每天都有大量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使大多数学生疲于应付作业,甚至产生厌恶情绪.预习题,只要审清题意,理清解题思路,确保在课堂研讨时能够积极参与即可;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对课堂研讨问题的理解,使解题能力(特别是运算能力)能够处于激活的状态.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自身的反思、领悟,在一定量的保持、巩固练习后,超量的作业只会产生负作用.
总之,在高考前有限的时间内,希望一线教师排除各种干扰和困难,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切实提高复习指导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