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脉开方”

2016-11-04龚艳红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

商业文化 2016年26期
关键词:唐山市农作物人大常委会

文龚艳红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脉开方”

文龚艳红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

近年来,唐山市农作物秸秆每年产量约为600万吨左右,尽管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利用,也颁布实施了《唐山市秸秆垃圾焚烧管理规定(暂行)》,但露天焚烧秸秆现象仍有发生、屡禁不止,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针对这一问题,唐山市人大常委立足于“以疏为主、以用促禁”的工作方针,自2016年4月初开始,对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历时两个月,听取了市及有关县区政府汇报、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查看、与农业经营主体交流、专门召开从事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的农经委委员座谈会,通过采取市、县联动,点、面结合的调研方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基础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紧紧锁定影响和制约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突出问题,开出“对策良方”:

一是广泛深入抓宣传。针对部分农民对秸秆焚烧给环境、生态、交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了解不深,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政策知之甚少,习惯于图方便省事直接焚烧,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问题,提出了“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喜闻乐见、易于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典型经验等,引导农民牢固树立农作物秸秆就是农产品、就是重要资源的新理念,充分认识露天焚烧的危害性,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建议。

二是强化服务建体系。收集储运难是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健全的秸秆收储运综合服务体系,是促进秸秆应收尽收、物尽其用的必要保障。为此,提出唐山市要尽快建立两个服务体系。首先是市场化服务体系。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秸秆资源状况和收储半径,建立行政村有秸秆堆放点、乡镇有秸秆收储站和秸秆利用企业、县有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的较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综合利用体系。其次是公益化服务体系。针对燃烧值低、利用价值差、季节性强的农作物秸秆,要设立公益性回收机构,并制定专门回收政策,由政府承担起收储利用职责,重点解决目前好小麦、水稻、枯草和树叶等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是把好源头促农用。目前,唐山市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方面,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据此提出,要坚持农用为主、农用优先原则,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利用途径,从源头上减少秸秆再次利用的总量。首先是大力推进秸秆还田。重点结合农作物品种布局、茬口特点,指导制定、组织实施具体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应用,确实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数量和质量。其次是积极推广饲用青贮玉米。以国家推广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为契机,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稳定发展饲用全株玉米种植,直接将秸秆作为饲料来利用,努力构建种养循环、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走出一条秸秆“取之于田、还之于田”的良性循环路径。

四是加强扶持出政策。针对唐山市目前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投入机制问题,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将农机购置、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措施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用地、交通运输等方面政策,构建长效扶持机制,做实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平台。特别建议: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调整现有资金补贴方式,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重点支持秸秆利用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延伸链条、对接生产用户等开发科技含量高、利用程度深的高附加值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好秸秆成型燃料压块价高、卖难问题。

五是创新科技强支撑。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针对唐山市生产秸秆新型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突破,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撑能力。既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前瞻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也要支持引进、消化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要把学习借鉴国内外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材料、生物质燃油和秸秆发电等高新技术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发展一批秸秆工业化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高全市秸秆工业化利用能力。

猜你喜欢

唐山市农作物人大常委会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唐山市丰润区展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闭幕
唐山市丰润区展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小诗社大作为——唐山市祥富里拾秋诗社活动纪实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