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016-11-04余木生
余木生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跳出教材教教材,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在传授物理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使物理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学的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生活中熟知的手影游戏来引入课题,不仅能直接进入主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进行回顾,如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树影、人影的形成等,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接着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光在水中、固体中、空气中的传播,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最后师生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实例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均匀介质中.介绍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进而引出光线的概念.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如射击瞄准等,加强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导入新课”环节是从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声音”录像开始的.之后,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又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接触“像”的概念,为“凸透镜成像”的学习作铺垫.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引入话题.通过幻灯片出示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作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作像.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会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物理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例如,在讲“机械效率”时,教师可以引入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第一个钉子上的绳子使钩码移动10cm,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第二个钉子上的绳子使第二个钩码移动10cm,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它们做的功分别是多少.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等概念.又如,在讲“凸透镜成像”时,新教材中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体会虽然是同一个凸透镜,在不同的位置却能成不同的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相关的实验,如用纸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测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看有什么区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也使物理知识更系统化.再如,在讲“眼睛和眼镜”时,教师可以配一些生活化的实验,如拿出一个老花镜,让学生测出它的焦距和它的度数.问题一出,立刻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纷纷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