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2016-11-04王春扬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图钉启发性思维

王春扬

谈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与难点,教师一定会想到“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时间紧”等.的确,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既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升华与延伸,又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铺垫与开启,其所承担的任务之重无需多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为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做细、做精.课堂提问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识的高效学习,离不开学习热情的持续催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要让学生面对难度大、数量多的知识内容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提问,能够起到理想的触发效果.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我先请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并将白纸不停对折,在每一次对折之后试着测量纸张的厚度.然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当大家把手中的白纸对折32次之后,它的厚度会达到多少呢?学生开始饶有兴致地进行猜测:10cm?1m?桌子那么高?大树那么高……我告诉学生,纸张的厚度会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高.学生听到这个答案,完全不敢相信,好奇心大增,期待这个答案得出的过程,本次教学的主体内容呼之欲出.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偏重精炼性与抽象性,让不少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无趣,甚至想远离数学.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提问,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另一面,燃起对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既然是问题,其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因此,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对启发性的把握.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单一地思考这个问题本身,而是想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以活跃灵动的头脑投入到快节奏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因此,让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够在不断思考中让学习走向深入.例如,在讲“椭圆”时,我请学生采用图钉和绳子在纸面上试着画出椭圆图形.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我提出问题:如果保持这条绳子的长度不变,只是将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最后画出的椭圆形状会有什么变化?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缩短至同绳子长度相等,椭圆变成什么样子?将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拉大,超过绳子的长度,结果又会如何?在上述启发性问题的辅助下,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找到椭圆形成的关键,并完成对其概念的准确理解.启发性问题正如同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它的引领之下,学生的数学思维“活”了起来,从知识学习的被动状态转向主动状态.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强化了知识接受的效果,使学生在启发性问题的带领下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三、设计串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出现的方式有很多.在传统的教学思考中,教师大多是从问题的内容角度来切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视角,从问题的形式角度进行关注,打破课堂提问单独出现的固有形态,将一个问题扩充为多个,并打通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问题链条,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例如,在讲“二面角”时,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这个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些串连性问题进行导入:在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角是否有大小?如何对平面几何中角的大小进行定义?在立体几何中,学习了哪些角?这些角之间的大小又应当如何定义和比较?在这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成功将平面几何中角的认知思维迁移到立体几何中.以平面几何作为辅助,学生接受和研究立体几何的难度自然降低很多.串连性问题的出现,让整个高中数学课堂瞬间立体起来.要学好高中数学,学生的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要延伸成为一条“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理解得深入、透彻.串连性问题之间彼此关系紧密,学生沿着这些问题的方向展开思考,便是于无形之间完成了一次数学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也会由此建立起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

总之,数学本就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问题的有效提出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力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妙设置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灵活和深入,并让教师得以通过这一途径将教学思路生动地展现出来.由以上论述不难发现,不同特点的提问方式对课堂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优化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一定能成为习得新知的高效路径.

猜你喜欢

图钉启发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当气球遇到图钉
巧取图钉
巧取图钉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图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