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2016-11-04孟买成
孟买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对考分的追逐乐此不疲,并由此催生“急功近利”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非生态”的现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课堂存在的失衡现象,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生态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内涵
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民主探究、互动学习的主要场所.
生态化物理课堂是指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动态、和谐、开放的微观教学生态系统.它具有生命性,充满人文关怀,在交流中实现情感的沟通、智慧的碰撞,也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展现,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它具有多样性,教师不囿于物理教材,向社会、生活拓展,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渠道化;摒弃“满堂灌”,从问教走向问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参加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非生态”现象
1.温室中的植物.学生局限于封闭的空间,被人工“圈养”,通过长期的灌输,大量的机械训练,一旦离开考试,学生就会失去该有的色彩,犹如“温室的植物”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夭折”.究其原因,物理教学与生活脱轨,学生学习几年物理甚至分不清火线、零线,生活化教学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2.功利化倾向.升名校、考重点,家长苦心经营,陷入“功利化”的魔圈,学生被迫接受,成为知识接受的容器.物理实验被教师人为地“标准化”,学生只能接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连实验探究权也被剥夺,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
3.考试文化的失衡.由于家长以考分为价值取向,学生为考入名校,整天超负荷学习,睡眠不足,视力下降,身心疲惫.学生之间形成不良竞争,他们害怕自己被别人超越而不愿帮助别人,团队协作能力差,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三、构建物理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
1.关注生命,从“考分”走向“生长”.(1)关注生长.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要尽可能地让课堂“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的灵动.例如,在讲“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出问题: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那么加速度与力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提出猜想,开展质疑探究,设计好实验方案,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力的大小,打出不同纸带,每条纸带上取七个记数点,两两间隔0.1s,将测得的数学记录于表格中,以a为纵轴,F为横轴,作a-F图象.再同样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a为纵轴, F为横轴,作a-1m图象,得到实验结论.教师要发掘学生的潜能,让灌输变为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场所.(2)关注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包括后进生,要分层设计问题,采取“低起点、缓步子”的策略,让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2.关注发展,从“圈养”走向“放养”.“圈养”将学生置于狭小的空间,以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师应不困于课堂、不囿于教材,要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完成问题化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时间和平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让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我们在研究运动时,常要求出‘物体在1秒末、2秒末的位置,也会让求出‘物体在1秒内、2秒内的位移.请问,其中哪个表示时刻?哪个时间间隔?‘1秒内和‘第1秒内的位移是同一概念吗?”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是一个探索者,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关注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建构的需求.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走向“以学定教”,实现学生主体回归.要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从教师评价走向师评、自评、生评、小组评相结合;从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当前物理课堂存在的功利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非生态现象,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生态课堂,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