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2016-11-04陈德明
陈德明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容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课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比较集中.教师可以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或者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操作规范,便于观察.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就比较容易.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做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就容易掌握.
学生实验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以将学生实验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订出需要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同时,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最后,实验结束,教师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例如,在讲“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稍加热,不反应;氧化铜加酸,加热,反应发生,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