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清华

2016-11-03胡唐兵

审计与理财 2016年8期
关键词:清华读书大学

胡唐兵

去年的秋天,终于有机会来北京、尤其是去清华感受了一下中国最高学府的魅力和氛围。这是多年的愿望。当我真真正正走进清华的校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游览,而是内心多了一份虔诚的感悟。

印象一:清华很重视体育运动

当清华的运动场映入我们眼帘的时候,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上人山人海,人头窜动,一个个跳跃的身影、一张张活泼的笑脸,精神状态都非常的棒。当时我就很奇怪,清华里学业这么忙,要求这么高,还有时间这样“玩”,后来同学才告诉我,清华重视体育有一个表现,就是本科四年每个学期体育课都是必修课,考试的项目中,男生一定有一项3 000米,女生则一定有一项1 500米,只要一个学期不及格,毕业就麻烦了。可想而知,清华体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后来看了许多清华校友在网上写的回忆文章,都说正因为学校如此重视体育,毕业时,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好,身体也很好,也都爱上了体育运动。回忆起每天在操场上跑步的场景,仿佛都在时刻准备着将来去实践蒋南翔校长在五十年代说的那句话: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而今就镌刻在不远处的体育馆大楼外墙上。

解放初期,蒋南翔校长在继承清华体育传统时,也特别强调,“教学活动中,科学知识、进步思想、健全体魄要相统一。”不难发现,清华的教育不仅仅在传授顶尖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十分重视学生吃苦耐劳、拼搏奋进、绝不放弃的性格。当我们对比其他大学,不难发现这样重视学生体育教育的好象不多了……

印象二:清华的学生很好学

夜幕下的清华园,声音是轻轻的、身影是忙碌的。图书馆大楼灯火通明,从大楼外向窗户口望去,感觉依稀能听到里面翻书的沙沙声;教学楼门口,背着包、抱着书的出出进进,感觉都很有目的地的在“赶”着“场”勒;食堂里,到处都很有秩序,每张桌子上都干干净净,个别打菜的窗口即使是3个人,也排着队在等着。

我们一行3人在马路上走的时候,迎面走来的两个小伙子抱了一堆书在手上,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下,发现全是英文原版书,从书侧面的标签可以看出都是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轻轻的听了一段他们的谈话,隐约听到是关于“博弈论”方面的问题。目测一下那本书的厚度,起码有上千页,我内心一下就感觉有点“自卑”了,自己读的最厚的书不超过五百页。一个人,如果停下来不学习,那样的生活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去了一栋看过去还蛮有风格的教学楼闲逛,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清华第五教学楼,路过二楼的一个小教室,从门口望了望,发现十来个人在讨论什么,讨论好象还蛮激烈的。还发现教室里每个桌子上都有上网的接口,教室也好象就固定了30个位置,设备倒很齐全,还通了暖气。虽说这是长假,但所有的教室都坐了许多人,不是自习的,就是在开讨论会之类的,也没有看见老师模样的人在盯着。一出来,我就对同学讲,看来我这个大学算是白读了,没好好学学自己这个专业、想看的书还有很多没看过。

出来后,同学还告诉我,清华的学生一般不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是要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Ⅰ级和Ⅱ级,本科生要求Ⅰ级,研究生要求Ⅱ级。每年暑假,对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学校统一组织这部分人留下来参加英语训练营,为期三周,在学校体育馆里,二三千人一起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背英语文章、看英文原版书、看全英文电影,这样下来三周时间,基本上都能达到Ⅰ级水平,每年组织一次。我想这样重视英语教学,自然有她的道理,可想而知英文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太大了,尤其是清华这样的学校毕业的学生。

这时,我还想起了以前看书的时候写的一个故事,说是在清华的图书馆里,年代比较早的许多书上都有铅笔的记号或注解,说是当年钱钟书在清华读书的时候留下的。他一进清华就立下了一个誓言,五年内要把图书馆里的书都看一遍。后来虽然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读书的量估计已经很大了,不是这样的博闻强记,后来也肯定写不出那些经典的名著,如《管锥编》、《围城》、《谈艺录》等等。

因而,我也觉得,大学教育,应该鼓励并提倡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大量的看书,甚至学校定个读书的制度都是有必要的。温总理也说过:书籍本身不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使人温暖。在现在的“知本经济”时代,读书真的是可以命运的。

印象三:清华的传统节目很多

听同学说,每年的北京市国际马拉松比赛,清华都有四五千人参加,可想而知,清华人热爱体育到了什么程度。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清华都会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的农村、企业、厂矿、车间去调研,好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情,这样日积月累,对学生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这样也才有了那年寒假李强写的《乡村八记》,温总理看后也是赞不绝口,专门回信鼓励。所以我想在大学读书期间就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大帮助的。

清华每年的奖学金评选后都要开隆重的表彰大会,校园媒体也会深入挖掘那十位特等奖学金的日常学习情况、思想感悟。这样的方式对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我们许多人就是“生活在别人眼里”。

清华每年还有一次“好读书奖”颁奖典礼,只要你一年内读的书多,写的心得体会多,在读书讨论会上感悟深刻就能获得这个奖,已经办了几十年了。

每年还评选一次“十佳志愿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公益事迹;还有诸如每年的大合唱比赛、机器人制作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征文比赛、每周的清华大讲堂(学术报告会)等等,都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传统节目,都是在固定时间段进行。这些活动,也成为了清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在解放初就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综观这些最初的印象,无不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学生素质是一方面,但是办学理念的落实关键还是在于教学实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负责任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美,让学生对大学生涯有期望、有美好的回忆、有认同感、有自豪感、有成就感、有责任感、感觉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对未来充满信心,大学教育就成功了。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5月4日视察清华时也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苦工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那是实现不了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的。我想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该培养学生的觉悟吗?不正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的地方吗?不正是要让学生养成对事情下苦工夫的习惯吗?不也是要让学生懂得厚积薄发、做好为社会服务的准备吗?这是清华给我的印象,也是对大学教育的一份体悟。

猜你喜欢

清华读书大学
Notes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至善
我们一起读书吧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读书为了什么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