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视一座叫太行的山

2016-11-03祖克慰

鹿鸣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峡谷太行山山峰

祖克慰

山不在高,不在险峻,一座山是否被人记住,在于山是否有灵气。一座没有灵气的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西北,我看到过一座光秃秃的山,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像一个人,头上没有头发,这样的山,是不会被人记住的。是的,那座山,在我的眼前一掠而过,我至今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但是,你去过一座有灵性的山,你就不会记不住山的名字。比如壶关太行大峡谷,你在那里走一走,一条峡谷,一帘瀑布,一座庙宇,一个溶洞,甚至一棵树,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景观,就像刻在你的心里,抹也抹不去。

三晋大地,似乎多是黄土塬,一道道沟壑像刀切割过一般,远远地看去,像一朵硕大的花。每次经过黄土塬,我就觉得,像花瓣一样盛开在黄土地上的黄土塬,其实就是风景。因此,我认为山西是没有山的,我曾经看到过的山,其实就是黄土塬上长满了树,那些所谓的山,在我眼里,感觉少了南方山的灵秀和北方山的雄峻。

我去壶关,是在春天。那个季节,花红柳绿。走进壶关大峡谷,层叠的树,茂密的灌木,清翠的小草,带给我一片浓郁的绿色。还有野花,红黄白绿青蓝紫,那些不知名的各色花朵,在一片片绿色上跳跃。清晨的雾,在树林间,在山峰上,在悬崖边飘浮,山峰,树木,花草在雾中忽隐忽现,一只鸟,或者三五只鸟,忽闪着翅膀,在林子里啼鸣,叫声响起,树枝颤悠。这样的景色,让我想起画家的山水画卷。

峡谷里有水,就在脚下,是一条溪流,淙淙地流淌着。水是从远处的山上留下来的,抬眼看,是一条细流,往上再看,是瀑布,好像不是一个,是很多个。大的瀑布,小的瀑布,挂在峭壁上,白花花一片,看不到水的律动,静止的那种,定格在那里,它们在那里挂了多少年,我不知道。我看到它们时,就这样挂着。

北太行山的美景,彻底纠正了我对山西山川的误读。是的,就在壶关,在一条峡谷里, 我看到了北方山水和南方山水的水乳交融。

山的险峻,自不用说。如果你想体验心跳的感觉,十八盘应该是你理想的选择。太行山大峡谷十八盘,因其在3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筑有1300多个台阶,打了九折十八弯的天梯通道,故称十八盘。拾阶而上,沿途景点颇多,如刘秀隐身像、太上老君道德碑、圣人坛、隐身洞、热水湾等景点,足以让你目不暇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现在虽然经过整修,道路畅通,但若想感受一下十八盘的惊险,不妨在古老的栈道上走一走,体验一下明代画家、诗人徐贲的“过步每千虑,举步如蹒跚,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的那种感觉。我想,你的心跳一定会砰砰作响。

在大峡谷,每一座山峰,都是美的造型;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精美的故事。五指峰,五座竖起的山峰,形似五指,名如其石。曾有诗曰:“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有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像两位仙人在悠闲品茗,切磋棋艺。还有两座造型奇特的山,被当地人称作纸(指)山,后面的好像一叠薄薄的纸,前面的像一根手指。那根手指,是不是在一叠薄纸上,轻轻地翻阅北太行山曾经的岁月。

行走在大峡谷,从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等景点,到处都是陡峭的山峰,林立的奇石、纵横的沟壑,峡谷的地形,仿佛是大自然巧妙的构图。缭绕的烟云,在树林里、山涧里飘浮,丝丝缕缕,带着风声,从眼前掠过。抬起头,迎面是高耸矗立的山峰,峰上的古寺,淹没在碧翠的绿色中。低下头,脚下是断壁深谷,谷中景色幽美,流泉淙淙,轻柔的薄雾,在山谷里飞来荡去。薄雾打在脸上,突然间你就有一丝疑惑,我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其实,在太行山壶关大峡谷,每一座山都是一幅清新的画,每一朵云雾都是一首朦胧的诗,每一条山溪泉潭都是一支悠扬的歌!那绿浪滔天的林海,那白浪翻滚的瀑布,那刀削斧劈的崖壁,那碧波荡漾的深潭,那千姿百态的山石,那引人入胜的溶洞。谁说不是大自然神笔绘出的神奇画廊。

是的,走进壶关大峡谷,其实你就走进一幅画。

抬头胜似张家界,低头犹如九寨沟。这是一个身着红衣的少妇说的,她是当地人,说的就是壶关太行大峡谷,说这话时,言语间带着一丝自豪。想想也是,北太行山的山峰,与张家界有着同工异曲之妙。而这里的水,又何尝不是引人魂萦梦绕的“童话世界。”

春天的太行山大峡谷,直插云霄的峭壁,苍翠欲滴树,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构成了一个个奇幻美妙、美不胜收的水中世界。溪流、水潭、流泉、瀑布,一路蜿蜒一路歌,在北方的春天里,挥洒着恣意的激情。

是的,一座灵性的山,是不能没有水的。壶关大峡谷,最美的是瀑布。在这里,到处都是瀑布,在峡谷行走,瀑布发出的哗哗、淙淙的声音,撞击着耳膜。那声音有时在耳边,有时似从遥远的天际而来,一如天籁。

黑龙潭瀑布,水流从20余米高的绝崖飞泻直下,声若雷鸣,荡银堆雪,注入碧潭。清澈的潭水里,你可以看到倒映的蓝天白云和山峰,十分的曼妙。然后潭水漫溢,分聚成溪,集溪成河,悠悠而去。青龙潭瀑布如一道宽帘,飞珠溅玉,注入青龙潭。潭水不深,水中的绿草清澈可见,鱼儿在水中嬉戏,构成了一幅灵动明丽的画面。飞龙瀑挂在悬崖峭壁上,形成珠帘飞瀑,奔腾跳跃,翻飞而下,犹如一条蛟龙腾飞,激越壮观。

在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瀑布。但独具特色的是女娲洞的多重瀑。瀑布从女娲洞里涌出,潺潺而下,给人一种娇柔之美感。据说,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多重瀑波浪壮阔,一层如卷雪腾雾;二层浪涛拍岸;三层珠帘悬挂;四层飞珠溅玉。然后集溪成河,奔流东去。

其实,像这样的瀑布、溪流还有很多,走着走着,你就看到一帘瀑布,再走,眼前就是一个碧绿的水潭。哪怕你走进一条小山沟,不经意间,你的眼前就出现一条小溪。 如果你想找到小溪的源头,很可能你会失望的,因为,那些小溪的水,是从沉积的岩层渗出来的,是从一眼暗泉里流出来的,一年四节,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流成了一条小溪。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也是红衣少妇告诉我的。这话我相信。我从谷底走到山顶,一路上那些清澈的水,如影随形伴着我。不管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水出现。

一座山峰上,我看到一排灌木,长在光秃秃的石壁上,绿莹莹的,格外的茂盛。我有点惊奇,那些灌木,长在没有土、没有水的石壁上,它们靠什么生存。走近看,原来灌木把根扎在石缝里,而那条石缝有水渗出的痕迹。是的,石壁上的水来自岩石的缝隙,而缝隙里的水又来自哪里?答案显然是很明了——水从高处来。

水从高处来,这是一个很美妙的注释。

九寨归来不看水。而我说:壶关之水高处来。来自大自然的水,是纯净的。

从一棵树、一簇灌木读山,你能读出一座山的秀气。俊秀的山,能让你身心愉悦,思绪翻飞,视野开阔。在绿树掩映的山野里行走,你不时地被一棵树感动着、吸引着,从一棵树走向另一棵树,从一片林子走向另一片林子。当你最终走进绿浪翻滚的森林时,你的心就会随着起伏的绿色海浪翻滚,那是你对一棵树的敬畏,对一种生命的敬畏。

树与石头不一样,石头是静止的生命,你从石头里看不到生命的波动。耸立的石头、山峰、峭壁,你只能从它们的身上读出一座山的险峻。比如大峡谷里的百丈悬崖,比如耸立的五指峰,你读出的只能是恐惧、惊悚。如果在一面光滑如镜的悬崖上,从一块凸出的石头,冷不丁长出一棵树,或者三五棵树,你就突然感觉到,那面悬崖是那么的生动。

我就看到一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树。在八泉峡的一座山峰上,孤零零地凸起一个山峦,像一根大拇指,远远地看去,那根手指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哪怕是稀稀拉拉几簇灌木,也未曾看到。但是,就在那个大拇指的指盖上,突兀地长着一棵树,从远处看,好像是一棵松树,树很茂盛,硕大的树冠,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绿色的光。那棵树,就那么长在那里,孤独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倔强孤傲和生命的坚守。

在壶关大峡谷,树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的树,不是密密麻麻,不是遮天蔽日地连成一片,而是一片一片,分散在各个山峦上。可能是地势的原因,到处都是断壁,而每一处断壁的上面,都有一片树林。从下往上看,呈阶梯式,断壁上面还有断壁,树就随着断壁一层一层地长。看上去层次分明,极具韵致。

如果看树,红豆峡不能不去。红豆峡因生长着美丽的红豆杉而得名。红豆杉原本生长在南国,北方很少有红豆杉。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相思》一诗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因此,红豆峡也叫做情人谷。遗憾的是,没有情人陪伴。那个陪着我们走路的红衣少妇,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也可能,她就是红豆峡里的仙子,来无影去无踪。

在红豆峡,生长着大约两万多棵红豆杉,走在峡谷里,你不时可以看到红豆杉。这种常绿乔木,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只是,我是在春天去的,没有看到晶莹的红豆。好在当地可以买到红豆项链,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不时有凉风吹来,满山的树,随风摇摆,卷起一阵阵波涛汹涌的绿浪,撞击着悬崖断壁,发出一声声尖叫。我知道,那不是音乐,是生命的呐喊。

在苍茫的大山里看到一座寺,是很正常的。中国的寺庙,大都建在山上。不是所有的山上都有寺庙,寺庙的选址是很有讲究的。山要险峻,山上要有树,还要有水。说白了,建造寺庙的山,是要有灵气的。或者说,要有点仙气。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没有庙宇的山,是不会有人光顾的。人们更愿意把精神寄托在一座庙宇里,它不仅是信仰,还有更多的东西存在,比如神,比如善与恶,比如道德和仁爱。他们相信,只有在寺庙里,才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我眼前的这座山很险要,断壁如削,挺拔耸立。东北二面临谷,西南依岭。山峰起伏,奇峰怪石林立,这座山就是万佛山。万佛寺就建于山腰的一座高约20余米的孤峰之上,峰顶平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寺庙建在这里,看上去孤悬在悬崖之上,让人感到神的力量。

寺院的正殿建在二层石阶上,东西二殿建在台阶下,佛殿的间架结构都是一间,只是正殿稍大而已。建筑材料以石为主,但工艺相当讲究。正殿敬奉的是佛祖,三面墙壁上镶嵌着青石雕刻的佛像,大者如掌,小者寸许,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规模如此之小的寺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应该说,这样的寺院,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我突然想起一个名词:袖珍。万佛寺,就是一座袖珍寺庙。小庙的后面,是太行山空旷的谷壑,透过薄薄的云雾,依稀可以看见谷壑中的村庄若隐若现。站在高高的山崖上,眼前的山峰、树林、沟壑朦朦胧胧,迷蒙中,似乎这里不是人间,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看到万佛寺,我就想笑,这样小小的寺院,何来万佛?就在这时,我突然看到,寺庙的山坡上,那些光溜溜的裸石,有的打坐,有的半卧,有的光头,有的抱脚,那一个个看似人形的石头,不就是一尊尊佛吗? 我突然开悟,这可能就是万佛寺的由来。

其实,在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寺庙不仅仅有万佛寺。坐落在紫团山东麓的滴谷寺,是一座建于宋代的佛教寺院。寺院上接绝崖下临深谷,有山门、香亭、正殿、侧廊等建筑30余间,后毁于战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正殿坐北朝南,供奉着如来佛祖的金身彩像,旁立小佛数尊,皆神态安详,笑容可掬。至今,滴谷寺中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代石雕塑、壁画等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据传,滴谷寺建在紫团山麓的悬崖峭壁下,交通不便,运粮困难。当时建寺的僧侣、工匠饥肠辘辘,无法干活。忽然,从悬崖峭壁的一个石孔里,滴落出许多谷粒,供僧侣、工匠食用,解决了僧侣、工匠的吃饭困难。僧侣认为是佛祖显圣,便给寺院起名叫滴谷寺。

传说终归是传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峭壁里的石孔,是滴不出谷粒的。倒是那悬崖峭壁,确实险峻,让人心惊胆颤。

从滴谷寺下山,突然就觉得,腿有点软。再看那峭壁,有一种让人眩晕的感觉。这样陡峭的山路,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也许,上山的路,是神在召唤着我,给我力量。我禁不住回过头,寺庙在我的头顶,在云端处,我想,这样的山,只能仰视。

走出很远,寂静的山野,突然有风吹过,身后传来簌簌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仿佛是寺庙里传出的阵阵诵经声。

猜你喜欢

大峡谷太行山山峰
最高的山峰
守卫大峡谷
太行山(外二首)
大峡谷,我来啦!
致敬大峡谷
拥抱
太行山上忆当年
大峡谷的一天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