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入神秘优美的艺术世界

2016-11-03周力

阳光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永乐宫法海美术家

周力

二十多年前,学生时代的董克文在一次外出写生时踏进了山西芮城。推开永乐宫“三清殿”的大门,气势恢宏的壁画在微弱光线中震撼了他,让他流连忘返,留宿宫内半月有余。也是二十年前,他只身一人西上敦煌,如醉如痴,看满壁风动,写天衣飞扬,带回大量的临摹素材与资料。还是二十年前,他闭门整理,勾染制作,系统分类出“敦煌”“永乐宫”“法海寺”壁画临摹作品。《董克文画展》就此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京城美术界。

菩萨头像(壁画)    董克文 临摹

这二十年里,董克文依旧生活在他的壁画中,像怜爱心仪的女人一样,口含怯化、手捧恐落,不舍地探索着自己的选择。正是他的忠贞不渝,客观临摹、复原临摹,让他一遍遍、一次次享受着艺术,并成就于其中。

无论是敦煌、永乐宫还是法海寺,它们的共同之处会让你沿着中国传统的欣赏轨迹来仰慕、研究和继承。因为现存于我国寺庙中的壁画,大多以宗教为原型,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此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并形成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目睹董克文临摹,虽没有“沐浴更衣”的仪式,但他一定要沏壶好茶,使自己独处,然后端坐原稿面前,揣摸勾画素材。他总是默默地与所临写的作品交心,面对北魏、西魏、北周、隋初、盛唐时期的画作,尤其面对敦煌壁画时,他都可以说出画作背后的历史兴衰与故事,说明画作的纹饰与手法。

菩萨(壁画)    董克文 临摹

董克文已从中国式的重彩图式上获得了观念上的认知,并将自己这一时期的绘画带入一个养心阶段。他没有投入宗教的信仰,更谈不上“修行”,他以他的画、他的线条、他的色彩和空间,引领阅读者进入一个神秘无形而又铭心具象的宗教壁画的无限世界。对董克文来说,从起初的人物画写生、黄宾虹山水画的基础,过渡到壁画艺术的表现,这实际是在逐渐摆脱某些窠臼。他恣意地挥洒,以特有的形式内容组合表情达意,把外在的激情与对立渐渐融入分染或沁心的绘制中,正是色彩的运用扩张了他绘画语言的形成。他分四时临摹,春夏秋冬,养卉于心,直到今天。他说:“作画时我总要观察阳台所养花木,按枝叶生长时段、自然规律涂染颜料,心境也释然了。善待一草一木,慈悲为怀,心自然愉悦,心画合一了。”

壁画临品能否体现当代的精神面貌,有无历史的生气和韵律,就要看临品的笔力是否雄健,是否神似原作。董克文作品在临摹中细微分析出原作线条的层次,并将原作的笔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地表达出文化、宗教、历史的传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听法图(壁画)    董克文 临摹

飞天(壁画)    董克文 临摹

思维菩萨(壁画)    董克文 临摹

艺术简历

董克文:男,1969年生于安徽省淮北市。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会协会员,淮北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8年考入淮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1990年前往山西芮城永乐宫考察临摹作品。1991年在淮北市举办个人画展,从写意人物、山水画转向以传统工笔重彩壁画人物为主的艺术创作。

1993年再去山西芮城永乐宫,研讨学习传统工笔重彩方法。1994年前往敦煌莫高窟游历临摹壁画。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永乐宫、敦煌、法海寺临摹作品展。2013年,画册《董克文临抚敦煌、永乐宫作品》由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研究所汇集出版。

猜你喜欢

永乐宫法海美术家
运城学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签约并挂牌
中国大型永乐宫壁画要被AI修复?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一部感天动地的新中国文物搬迁保护故事——评舞台剧《永乐宫纪事》
今天是个好日子
美术家赵峰作品选粹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
白娘子VS法海
白法海:义务服务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