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研究
2016-11-03李婷
李 婷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
实验与调查
啦啦操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研究
李 婷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啦啦操教学中合作学习对提高团体凝聚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团体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交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啦啦操;合作学习;团体凝聚力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28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音乐或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道具等表达手段,通过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最高境界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啦啦操训练和比赛中培养团队凝聚力是任何教师都必须强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啦啦操教学中,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建立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教学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并能创设出和谐平等的组内合作、组间较量的教学环境。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以启发和诱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分配一些全体成员均可参与的任务,并设置各组间的奖惩措施,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团体凝聚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啦啦操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国内学者马红宇(2004)设计的“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此量表包括群体任务吸引、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和群体社交一致性4个维度,共15个题目。选取2015级上海理工大学大二啦啦操2个选修班共60名女生,一班为实验班(30人),另一班为对照班(30人)。调查结果显示,此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4,结构效度系数为0.73,表明实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满足研究的需要。
2.2.2 教学实验法 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实验时间:2016年2月—5月。实验过程:实验班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具体分为分配学习任务—自主合作练习—组间比较—教师进行奖惩。
表1 实验前后2班团体凝聚力调查结果(±S) n=30
表1 实验前后2班团体凝聚力调查结果(±S) n=30
±S) t P值团队凝聚力 85.72±3.49 89.42±3.60 5.34 0.043<0.05团队任务吸引 17.10±2.22 18.60±3.69-7.95 0.011<0.05团体社交吸引 22.41±3.59 23.80±3.89 6.53 0.026<0.05团队任务一致性 21.39±3.28 22.79±3.72 4.01 0.036<0.05团队社交一致性 17.28±3.12 19.13±3.06 5.01 0.007<0.01变量 对照班(±S) 实验班(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包括计算平均数、标准差、显著性系数及独立样本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团体凝聚力及各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团队社交一致性上存在明显的显著性(P<0.01)。究其原因,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以个体练习为主,缺少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且成绩的评定多数采用竞争的奖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利益关系,造成同学之间关系冷漠,行为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利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而合作学习模式是以集体利益为主,成绩的评定是从全体成员的集体表现来进行的。在这利益共同体作用下,团队任务一致性有了明显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学习目标、小组任务及成绩评定都相互存在依赖关系。同时,啦啦队所倡导的是一种团体精神,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会油然而生。这种依赖关系和团结精神的指引会使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帮互助,一起进步,团队凝聚力也因此形成。
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在小组作业时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充当不同的角色。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不同角色所应有的责任。在合作学习时,每个人所担当的任务都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协助,同学之间积极主动地与队员进行配合,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已成为小组整体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交往和配合可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在共同目标作用下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这也是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凝聚力的主要原因。
4 结 语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成员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表明团体对于成员能够产生一种内聚作用,即表现在团体成员身上的向心力。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凝聚力弱的群体,内部关系紧张,相互排斥;团体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关系相处融洽,团结和谐。人作为个体,其活动一直且一定存在于相对的团体中,对于学生而言,生存和发展的团体就包括学校、班级、学习小组。在完成任务和交往过程中,团队凝聚力是良好人际关系交往的前提。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 1 ]蔡惠玲.游泳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三维评价”策略的初步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2(12).
[ 2 ]宋翠荣.高校啦啦队中群体凝聚力的研究[ 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 3 ]吴蓉蓉,林锦清.啦啦操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 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6).
[ 4 ]苏和.冰壶运动队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分析[ J ].冰雪运动,2006(2).
G831
A
1674-151X(2016)07-053-02
投稿日期:2016-06-02
李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