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一起沐浴阳光雨露
2016-11-03张剑光通讯员张昂
张剑光+++通讯员+++张昂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不同程度存在着的“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的“四缺”问题,几年前就引起了舞钢市教育局的重视。李洪涛局长在部署工作时强调,留守儿童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不利于义务教育的落实,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据统计,目前舞钢市的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约为3.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到1/3左右。7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舞钢市采访时,市教育局分管留守儿童工作的袁万昌副局长开门见山:“每个孩子都是家中宝。农村留守儿童,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工作、一个责任、一份担当。”
袁万昌介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舞钢市加大学校布局、改造力度,乡镇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成效明显,寄宿制学校条件完备,各项经费、补助到位。市文明委还牵头,在全市建起了8所“乡村少年宫”。这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和物质基础。
针对留守儿童“四缺”问题,市教育局有的放矢,坚持在全市学校推动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是留守儿童父母层面。利于各种渠道、机会、方式,促进亲子联系。如组织留守儿童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给父母写一封信,增进交流、沟通。二是临时监护人层面。创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对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组织教师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深入交流,促进家庭与学校互动;各学校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使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增进理解、加深感情。三是在学校层面。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建立“亲情家园”,设置图书阅览区、轻身健体区、文艺展示区、心理咨询区、便利服务区等,与“乡村文化宫”一起,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平台、沟通父母的桥梁、倾吐心声的家园;鼓励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充实;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鼓励城乡家庭“一对一”帮扶,城乡儿童“一对一”进步。四是在市教育局层面。成立教育系统心理咨询师协会,组织会员定期到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在教育局网站开设“英子姐姐在线”专栏,及时解答有关问题……
在舞钢市教育局,记者见到了“英子姐姐在线”主持人——宣传科科长任焕英,她热情健谈,对自己的工作情有独钟。任焕英告诉记者,说起“英子姐姐在线”,还要追溯到七八年前,她在市实验小学当班主任的时候,在班里设立的“英子姐姐信箱”。由于客观原因,全校1500多名学生中,一多半都是农村留守儿童身份,需要在学校食宿,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见到爷爷奶奶等临时监护人。“这些孩子远离亲人,普遍存在敏感、自卑、胆小的心理,一些孩子甚至产生了被遗弃感,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感到孤立无助。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出于一种为人师者的责任,任焕英先是通过批改作业留言、传递纸条等方式去化解孩子们心里的烦恼纠结。后来,她干脆在班里挂上了“英子姐姐信箱”,向全班发出“快乐,我们一起分享;烦恼,我们一起分担”的倡议,还通过排演情景剧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处理身边的矛盾。接着,她自学了心理学知识,获得了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不久,“英子姐姐信箱”在领导支持下,向全校孩子们开放了,又发展为全市学校第一个心理咨询室。2010年,任焕英调到教育局工作后,顺理成章地,不仅创办主持“英子姐姐在线”栏目,还担任了教育系统心理咨询师协会的负责人,推动在每个初中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惠及全市的留守儿童。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与普教科的张耀军科长来到舞钢市实验小学。一进门,教学楼入口处的墙壁上,一句醒目的提示语映入眼帘:“孩子,挺起你的胸膛!”干练的谢淑娜副校长热情地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她说,学校的留守儿童多、全寄宿式的带来的工作量大都是客观情况,作为教育者,就是要肩起责任,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这里读书的农村留守儿童,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都不错,但“四缺”不是物质所能弥补的。不少孩子刚入校时,基本的卫生习惯、社会礼仪都不懂,教师们就先从洗脸、刷牙入手,一点一滴教育,逐渐培养这些孩子的自信、自立、自理,实现“土气变洋气,散漫变自律,自卑变自信”,慢慢挺起胸膛来。据介绍,除了坚持开展心理咨询,实验小学的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都独具特色的。上、下午大课间活动长达一个小时,韵律操、足球操、小苹果室内操精彩纷呈;社团活动面向每一个师生,连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求参与,师生互动,共同展示,不让一个孩子受到冷落。此外,童谣集体创作、日行一善等活动也丰富充实着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其实,实验小学只是整个舞钢市学校的一个缩影,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每个学校都有因地制宜的做法,效果是异曲同工的——当校园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园,老师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亲人,这些孩子们自然会远离孤独、失落,变得快乐自信。 当然,这也意味着教师们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为关爱留守儿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付出爱心、责任心。对此,张耀军科长深有感触。他回忆说,当初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时候,曾经多次组织“手拉手”活动,带着学生到边远的瓦房沟、李楼等地农村学校,与当地的孩子们同吃同住,来回好几天,要联系车辆、筹措经费,还要操心路途安全、学生的食宿卫生,及时回应家长们的各种关切等等,的确很累人。但城乡孩子们之间的纯真交流,十分感人。告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山里的孩子追着车跑出很远……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后还一直保持联系,这种互补、互动的经历可以让一个人长久受益。当孩子们一个个变得阳光自信,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教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就不言而喻了。
留守儿童现象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于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久久为功。记者了解到,舞钢市政府在6月份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责任目标,对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对此,市教育局领导表示,在前期的工作中,教育系统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要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信息数据库,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工作,同时加强与民政、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及村镇、街道办、社区的协调合作,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起沐浴阳光雨露,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