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16-11-02崔小良吴涛张海王海龙罗佳义张宝
崔小良 吴涛 张海 王海龙 罗佳义 张宝华
摘 要:“叉草球”是赫哲族传统体育特色运动项目。通过探讨“叉草球”所蕴含的赫哲族渔猎体育文化意蕴,可以阐释和发扬赫哲族体育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亲和力,对繁荣赫哲族民间体育旅游,提高民族认同和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赫哲族;旅游;“叉草球”
赫哲族生活在中国黑龙江省境内,是我国的六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部分赫哲族聚居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黑龙江省交界的边境地区。分布在中国境内的称之为“赫哲族”,在俄罗斯聚居的称之为“那乃人”。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赫哲族人口5354人。据文献记载在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共2万多人,比中国境内的赫哲族要多出好多。不论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赫哲族和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他们骨子里对山林河流的崇拜都是围绕渔猎文化展开的。赫哲族一直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他们以蓝天为被,以河流为床,养成了的勇敢、朴实、善良的民族性格,以渔猎为生存生活方式养成了豪迈、开朗的性格。现代社会旅游产品与赫哲族体育项目“叉草球”联姻,是赫哲族人对黑龙江三江流域体育旅游最好的展现,而“叉草球”所体现的体育文化意蕴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宝贵财富。
一、赫哲族体育旅游产品“叉草球”
叉草球,是在赫哲族中广为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娱乐性和渔猎生产的实用性。赫哲族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他们用渔叉捕鱼,用激达狩猎,使用渔叉和激达的准确与娴熟,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本领,或者说是人们在生存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故此,为了成为叉鱼好手、狩猎能手,部族里的孩子们找来应手的自然木杈或把木棍削尖,当作渔叉或激达,再把随处都有的茅草扎成长条形草把(充当猎物),学着父辈们用渔叉叉鱼和激达狩猎的模样,抛掷和争叉草把的游戏。在游玩中,锻炼身体的灵活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准确性,由此也就形成了现代叉草球的雏型。
叉草球,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在被誉为“赫哲族古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伊玛堪《土如高》里描述说:有“额尔登,土如哈土,阿尔荪,阿尔木,苏颜等五位公子,每天来与贝子土如高一同玩耍,作叉草球之戏”。这是有关叉草球最早的记述,推算流传千百年的伊玛堪《土如高》讲述的年代,叉草球这项体育活动至少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最初的叉草球游戏较为简单,通常是人数相当的双方,在较平缓的河滩或山坡上,相距二三十步互相抛叉草球。一方抛出草球,对方接叉,叉住后回抛给对方,叉不住后退20步,对方前进20步,直至一方退到约定的地段,前进一方胜。还有就是用木叉、激达掷叉水中移动或陆地上固定的草把等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
现在这项体育活动,已成为有标准场地、器材和一整套规则的赫哲族著名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叉草球比赛是在一块六个相连(每个长9米、宽8米)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狭长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两边各有三个长9米、宽8米和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6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7道栏网,网长8米、宽0.50米,拦网垂直高度2.2米。竞赛时,参赛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分成两个队,每队6人(4男2女),场上3人(2男1女),每个队选出一个队长负责指挥。参赛的人,每人手拿一把球叉。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在场地中线两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的一名队员将草球掷向对方,对方叉不中来球,要向后一场区后退,掷球一方向前推进拾球再掷,对方叉不中再退。若叉中来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无限延长的决胜区内。草球落于哪方无限延长区,哪方即为负队。从项群理论来看,叉草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1991年,叉草球被选为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有了简易的规则。
2003年,叉草球做为表演项目又一次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则上做了较大的改进。规则是:在长数十米、宽8米的狭长空地上,划一中线和两条不限数边线,中线两侧各划3个长9米、宽8米的赛区和1个不限数的决胜区,场区线上共设七道长8米、宽0.50米的拦网,拦网上沿与地面垂直高度为2.6米,木叉长1.5米,草球长40厘米,直经15厘米。比赛分为两队,每队上场3人,人手一把木叉,共用一个草球。比赛方法是一方抛球,对方接叉球,叉住草球回抛给对方,对方接叉,如此反复,叉不住草球即向后一场区后退,对方向前一场区推进,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决胜区,即为一局比赛结束,将球掷落于对方决胜区的队胜,比赛采用三局二胜或五局三胜制。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上,叉草球获得了表演一等奖。2011年,叉草球再次参加全国民运会的表演,并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表演二等奖。
叉草球运动,经过赫哲族体育工作者不断地发展、完善,已越来越凸显了它强健体魄、锻炼灵巧敏捷和培养团结协作的运动价值与功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叉草球,深受赫哲族青少年们的喜爱,是赫哲族民族节庆和省市民族运动会上尤为精彩的比赛、表演项目之一,也是赫哲族地区中小学校传授赫哲族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叉草球运动的比赛方法
1.场地、器材
场地
原来叉草球的场地主要是在较平坦的河滩、草地。随着人们逐渐的研究叉草球的场地设置逐渐规范:
(1)叉草球比赛是在一块平坦空地上进行的,场地长数十米,宽8米。
(2)场地划法:在长数十米,宽8米的狭长场地上,划两条相距8米平行的不限数边线和划一中线,将场地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距中线左右各9、18、27米处划出六个长9米、宽8米和两个不限数的区域为竞赛区。场地线宽5厘米。
(3)拦网:场区线上各设一条长8米、宽0.50米的拦网,拦网上沿与地面垂直高度为2.5米。
2.器材规格
(1)球:用茅草捆扎一个草球(备用若干个),长30至50厘米,直径20至15厘米。
(2)木叉:小径原木(手握合适为宜),一端劈为四瓣,削成4个尖齿,齿长15厘米(自然木杈亦可),总长120至150厘米,共8把(备用若干把)。
(3)拦网:网眼直径8厘米,网宽50厘米,网长8米,7道拦网总长56米。
3.比赛方法
(1)比赛方法
①人数:比赛双方人数相等,甲乙双方各6(4男2女)人,比赛上场3人(2男1女)。
②比赛:当“比赛开始”的口令下达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队员在本方后半场区发球区内单手肩上掷发球,对方队员执叉叉球,未叉中而来球落地,该方队员向后一场区后退,对方向前一场区推进,并由推进一方队员拾球前掷;若叉中来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使球在一方最后一个场区落地。
③比赛开始前举行入场式,确定场地及发球权,赛前练习,赛后组织运动员退场。
④运动员穿本民族传统服装、软底皮靴。
(2)胜负判定
球落入哪方最后一个场区,判对方获胜,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
三、叉草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及裁判办法
1.比赛规则
(1)细则
①一方队员叉中对方来球,须由叉上取下迅速掷向对方,也可以用手在本场区内传递一次,但球在每位队员叉上或手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
②一方队员接叉对方来球未能叉住,但球却未触及地面而其它任何物体时,本队其他队员可连叉(只限每人一次)。
③一方队员接叉对方来球时,球经与木叉接触而落入本方后一场区或场区线外,视为球在接叉场区落地。
④掷球不过网(球挂于网上或由网下进入对方场区),视为球落入本方场区。
⑤发球及比赛中的掷球,队员不得跑动,也不得双脚同时离开地面。
(2)犯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裁判长即鸣笛视为犯规。
①发球时,脚踏边线或迈入前半场区。
②球触网。
③木叉触网或过网。
④网下叉球。
⑤叉球时,身体任何部位越过拦网与地面的垂直线。
⑥球触隔一道拦网或将球击入隔一个场区。
⑦球触场区边线或落入场区边线外。
⑧叉同队掷出的球。
⑨木叉脱手或直叉地面。
⑩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对方来球。
(3)判罚
一方犯规,判对方发球;若有危险动作或故意犯规拖延比赛,判犯规一方后退一个场区。
2.裁判员
(1)裁判员组成
裁判长1人,视线员2人,记录员1人。
(2)裁判员职责
①裁判长职责:赛前领导全体裁判员布置场地,检查器材;比赛开始,带领双方运动员入场,确定每方比赛场地及发球权;比赛中,严格执行规则,有权对犯规运动员进行处罚和解决比赛中发生的问题;审核比赛成绩,决定比赛胜负;比赛结束后,组织运动员退场。
②视线员职责:观察比赛中球是否触及场区线或越出比赛场区;将越出场区较远的球捡回,并掷给当场裁判长。
③记录员职责:负责出场比赛队及运动员的登记,记录每局胜负,比赛结束后,在记录表上签字,交由裁判长审核。
四、“叉草球”体育旅游产品推广意义
“叉草球”体育旅游产品作为中国北方赫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它的整理与传承,使濒于失传的中国东北仅有的渔猎民族体育文化增加了新的内容,为我们现在提出的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繁荣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经济落到实处,也为赫哲族渔猎体育旅游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赫哲族“叉草球”体育旅游产品体现出来的团队协作“拼搏向上”良好互动的人际关系的道德教化作用,无疑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使赫哲族人在和谐社会的气氛中锻炼勇敢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与相互沟通的人际关系,这对于赫哲族青少年的培养,对于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少数民族旅游时要将“叉草球”运动列为体育旅游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在赫哲族青少年中要恢复“叉草球”的体育旅游产品,培养民族认同感,尤其在民族学校体育课中有目的地进行少数民族体育体育项目教学,开展“叉草球”项目运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也能够弘扬赫哲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为民族体育旅游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赫哲族“叉草球”体育旅游产品,在发展中俄边境地区旅游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我们可以在中俄赫哲族-那乃人的“乌日贡”大会中宣传开展这种体育旅游产品,也可以邀请旅游参观者参加这一活动,既让旅游者感受到赫哲族体育文化的魅力,也能够让他们作为民族体育旅游的当事者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起到强身健体和发扬渔猎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作用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德龙.赫哲族体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22.
[2]崔小良.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6):14-16.
[3]包路芳.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与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46.
[4]陈伯霖.鄂温克族的传统狩猎方式[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2):54-55.
[5]汪立珍.鄂温克族宗教信仰与文化[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30.
作者简介:崔小良(1976- ),男,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通讯作者:吴涛(1978- ),男,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