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山庄》中的“情感守恒定律”

2016-11-02卢凤花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

摘 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探讨情感世界的经典佳作。以往绝大数的研究多是用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恨情仇及背后的成因。本文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为研究对象,探寻隐藏在该故事背后的“情感守恒定律”以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内心世界,从而试图归还希斯克利夫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的身份。

关键词:《呼啸山庄》;爱恨情仇;情感守恒定律

作者简介:卢凤花(1988.9-),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2

有“我们现代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之称的《呼啸山庄》,是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留给我们的一部难以理解又极容易被误解的作品。而对于有关希斯克利夫形象的研究,也多半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残忍的复仇恶魔,并用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扭曲的人格形象及这种扭曲的人格背后的成因。然而,本文却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即理性思维的角度来分析探究希斯克利夫感性的内心世界,从而试图归还希斯克利夫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的身份。

一、情感的输入

人很少会对素未相识的陌生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希斯克利夫原来只是个漂泊的孤儿,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亲人和朋友,并不会对某个人产生强烈的爱意或恨意。然而,随着被老恩肖的收养进入到呼啸山庄以后,一切都改变了。希斯克利夫曾经像白纸一样的情感世界的色彩开始变得丰富且强烈起来。随着老肖恩对他的收养,他有了一个固定的住处,有了老肖恩对他的照顾和爱护,尽管辛德雷对他怀有敌意并欺负他,但他却有了他这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凯瑟琳的陪伴。

尽管希斯克利夫刚来的时候,凯瑟琳对他“啐了一口”,但是没过几天便“跟他很亲热”。继之,就简直和他形影不离了。还是孩子的他们,心中根本不知道阶级差异、财富和声誉,对大自然的向往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两个都是野孩子,喜欢在旷野间自由的游荡。他们骨子里的契合和对大自然的向往让他们了解彼此甚至甚于了解自己。所以他们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凯瑟林喜欢与希斯克利夫站在一起:“她把她学到的东西教给希斯克利夫,同他一起在田间干活或游戏。”辛德雷把希斯克利夫锁到阁楼里时,凯瑟林吃不下饭,眼泪夺眶而出。她顺着屋脊从一个阁楼的天窗爬到另一个阁楼的天窗去安慰他……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与辛德雷的共同反抗中,在那狂风呼啸的旷野荒原,在那野草丛生的石楠丛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萌发了真挚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既有本性契合的扎实的基础,又有两人共同成长起来的青梅竹马的时间的洗礼。他们的爱是热烈的甚至是疯狂的,他们不是普通的爱人,而是灵魂的伴侣。“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两人一块儿一大早就奔跑到荒原上玩一整天,至于事后的惩罚无非是好笑的事儿罢了!……只要两个人聚到一起,他们便立刻把什么都忘了……”他们作为对方的另一个自我而存在于生命的深层,一旦分离,自我便被驱逐,灵魂也将孤独无依。

但是,在希斯克利夫的感情输入过程中,不仅有老肖恩和凯瑟琳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积极情感的输入,也有来自于以辛德雷为代表的那个不平等社会的消极情感的输入。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等级观念森严,门第观念严重,这都对青少年时期的希斯克利夫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辛德雷更是觉得是希斯克里夫剥夺了他的父爱,从小就仇视和欺侮希斯克利夫,动辄侮辱打骂。老恩肖先生死后,辛德雷继承了呼啸山庄,他对希斯克利夫的虐待和侮辱更是变本加厉。他不仅剥夺了希斯克利夫受教育的权利,让他沦为下人,更可怕的是他甚至不允许凯瑟琳继续和希斯克利夫见面并千方百计要分开凯瑟琳和他之间的关系。曾经呼啸山庄女管家奈丽这样评价说道,“辛德雷对希斯克利夫的待遇足可以让虔诚的信徒变成了地狱中的恶魔”。足以可见当时希斯克利夫的悲惨遭遇。

不仅是他在呼啸山庄所受的待遇令人难以忍受,而且呼啸山庄临近的画眉山庄里的人们也对他表现出了歧视与敌意,并用难听的言辞来当面贬低他。这些外在的歧视,羞辱与压迫在希斯克利夫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般的创伤。尽管凯瑟琳对他真挚而炽热的爱让他把所有的屈辱隐忍了下来。但是,一旦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被从他的生命中抽离,曾经所受的屈辱和委屈将会如洪水般涌来,不可抗拒。

由此,我们看到,其实希斯克利夫的情感的输入是不稳定的,是很脆弱的。他从小是个孤儿,凯瑟琳是他唯一的朋友兼恋人,他这辈子所有的爱几乎都来自凯瑟琳一个人,没有人能够想象到这种爱到底会有多强烈。而一旦这种感情被从他的生活中全部抽离,没有人可以想象接下来会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

二、情感的转化和转移

世间最残忍的事也许不是得不到爱,而是得到彻底的爱以后又彻底的失去。如果没有真正的爱过也许就不会真正地体会到恨。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在凯瑟琳从画眉山庄回来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画眉山庄呆的那段时间是凯瑟琳第一次接触呼啸山庄以外的人。在那里,凯瑟琳被教导如何成为一个淑女,而她也渐渐习惯了贵族的生活。在凯瑟琳身上发生的最大的改变并不是举止上的,而是观念上的,阶级差异的观念开始在她的意识中生根。当她回到呼啸山庄看到希斯克利夫后,她觉得他那么脏,并要他去洗干净。凯瑟琳开始认为她应该嫁给一个与自己地位相当的有钱人,她也透露自己有点喜欢埃德加。

尽管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一些变化感到不满,但是由于他那么爱她,他还是尽力在改变自己。但是,当他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他内心的爱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在这一刻,他内心的曾经无比强烈的爱被彻底转化成似无底深渊的恨。并且,他带着这种漫无边际的恨绝望地离开了呼啸山庄。

之后,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就彻底变成了恨的王国。对凯瑟琳的爱转化成了可以吞噬世界的恨,再加之之前深埋在他心中的对辛德雷及那个不平等的社会的恨,希斯克利夫这个从小就缺乏关怀和爱的孤儿一下子沉浸到了漫无天日的仇恨中去了。人的感情都是需要发泄的,希斯克利夫也不另外。他把这种恨进而转移到了包含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在内的所有人并对他们所有人进行了疯狂地报复。

他首先采用诱导的办法使得辛德雷身陷酗酒与赌博的漩涡,从而成功地让辛德雷变得倾家荡产,成为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接下来为了报复埃德加,他选择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作为牺牲品。他在成功地获取了伊莎贝拉的芳心后与之私奔,但希斯克利夫并不爱伊莎贝拉,而仅仅把她作为一枚棋子,放在他与林顿之间,以继续他伟大的复仇计划。最后,伊莎贝拉不忍他的百般虐待,逃离了呼啸山庄,结果客死他乡。不仅如此,他还把恶魔爪牙伸向了无辜的下一代。他诱使辛德雷的儿子小哈里顿说粗话,骂他自己的父亲,加深父子间的仇恨。而对于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则更加残忍。他不仅限制凯茜看望临终的父亲,而且在她试图反抗时,对她的头脸一阵暴雨似的狠打。他还强迫小凯瑟琳嫁给自己即将要死的儿子小林顿,最后成功地获得了画眉山庄。

每个人的外在行为都受自己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支配。希斯克利夫也不例外。当他心中对这个世界满怀恨意时,他疯狂地报复了这个世界。没有爱遏制的世界,恨被无限的放大和蔓延,对辛德雷和凯瑟琳的恨不仅被转移到了他们这代人伊莎贝拉等人的身上,也被进一步转移到了无辜的下一代身上。

三、情感的守恒

有很多论者认为希斯克利夫一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是源于当时的畸形社会污染的结果。但是,社会只是环境的一部分,只是外因。而希斯克利夫内心强烈的情感的转化过程才是所有一切的内因和根本原因。无论在辛德雷的虐待下忍辱的生活还是后来的疯狂的报复行为,都只不过是希斯克利夫内心爱或恨的外在表现形式罢了。

开始时,希斯克利夫心中拥有对老恩肖先生的感激和凯瑟琳的强烈的爱,所以尽管希斯克里夫受到了辛德雷的百般凌辱和虐待,但他并不感到孤独沮丧,或有离开呼啸山庄的想法。因为凯瑟琳始终和他一起,懂他爱他。只要和他爱的人在一起,一切不开心的经历和所受到的虐待都不算什么,他可以和凯瑟琳分享自己的一切。但是随着凯瑟琳的背叛,希斯克利夫强烈的爱彻底崩盘,那么之前他所忍受的屈辱一下子变得特别清晰且不可饶恕,而转向毁灭性的恨,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看似极致疯狂的报复行为。但是当看到哈顿和小凯瑟琳这对表兄妹在经历了陌生、蔑视、相熟到亲密相爱的过程后,他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凯瑟琳的影子,他内心的爱被唤醒。所以他放弃了继续对下一代进行报仇的想法。当他预感到他快要回到卡瑟琳(游魂)的身边时,这虚无缥缈的爱的召唤使他一下子丧失了作恶的力量。这不是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弃邪归正了;而是他那股汹涌的感情从恨又转回到爱的外在表现。

在这整个过程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是守恒的。也就是说其实在很多的外在形式的外衣下,隐含着一条“情感守恒定律”。 所谓的“情感守恒定律”,是指情感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其他个体,而情感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情感是守恒的。希斯克利夫看似疯狂的行为不过就是他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的外在表现罢了。

四、结论

爱的输入点亮了希斯克利夫的整个人生。但爱的消失却点燃了希斯克利夫恨的火把。且这个燃烧着的火焰进一步蔓延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中希斯克利夫这一代人和下一代无辜的人身上。在这些漫无边际的火焰中,希斯克利夫既不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残忍至极的魔鬼,也不是一个为爱不顾一切的拜伦式英雄,他只是一个被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所支配的普通人罢了。而在这种过程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是守恒的。

这其中蕴含的情感守恒定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对外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及时帮助学习者转化消极情绪让学习者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帮助他们避免一些由情感宣泄不当引起的极端的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 Yili: Yili Peoples Press, 2001.

[2]胡素情. 两种生成观:兼论《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歇斯底里[J]. 外国文学,2013,(4): 119-126.

[3]李丹. 荒野骄子的灵魂戏剧——评《呼啸山庄》[J]. 前沿,2014,(9):186-187.

[4]宋波.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的爱与恨[J]. 文学评论,2008,(1): 14-17.

[5]唐晓莉.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5-37.

[6]王新建. 《呼啸山庄》的情感解读[J]. 语文建设,2015,(5): 69-70.

[7]尹晓东.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扭曲性格的形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 14-17.

[8]袁素华.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分析[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5-58.

[9]张含. 《呼啸山庄》中希斯科里夫的矛盾情感与人性扭曲[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14-15.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主题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浅析希斯克里夫悲剧背后的魅力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呼啸山庄》闪回叙事文体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