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上的那些窗

2016-11-02徐亚琴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纸版画花纹学情

图、文/徐亚琴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老街上的那些窗

图、文/徐亚琴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全国第十三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获奖课例选登

课堂情景

课程开发背景:

我们学校与新埭老街隔河而望,它不仅拥有绝版的江南水乡韵味,而且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新埭老街上还遗留着一些窗户,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风格的木窗,结构为隔扇形式,装饰风格多以细棂条拼成纹样,纹样类型千变万化。随着现代家具热的兴起,古代的木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门窗隔扇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点,或清雅秀丽,或繁复精细,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特殊的木文化。基于此,我们与我校多年的特色纸版画进行了链接,开创了水韵纸版校本课程。《老街上的那些窗》就是我校水韵纸版美术校本课程单元化实践下的一课。学生通过参观新埭老街,找到消逝的影迹——“窗”,感受古老的韵美,并从中受到启发,融入自己的思想,创作出自己心中的那扇窗。对这一内容,我大胆尝试,进行了二、四年级的实践教学,“同课异构”打开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另一扇窗户。

教学目标:

1.了解水乡老街窗户上的各种几何花纹,并能运用各种几何图案进行传统花格窗的设计。

2.学习运用拼贴纸版的形式创作窗户,同时掌握拓印技法,并能用福字、喜字、灯笼进行简单装饰。

3.增进学生对水乡窗文化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几何花纹的设计方法,并能用拼贴纸版的形式表现。

教学难点:几何花纹的设计与运用。

教学准备:牛皮纸、木胶、剪刀、红纸、油墨、滚筒、有色纸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游戏:(剪纸条)请学生剪10根纸条,比比谁最快。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喜欢搭积木吗?那你能用自己刚刚剪的纸条在这张牛皮卡纸上拼出两扇窗户吗?(通过拼摆游戏,让学生自由摆出窗户的不同组合方法,并请学生用固体胶粘好自己最喜欢的样式。)

二、欣赏拓维,探究生趣

1.了解窗的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窗户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你喜欢怎样的窗户呢?

2.欣赏老街上的窗。

设计精美的窗户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身处江南水乡,在我们古老的水乡古镇上就存有许多这样的窗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⑴欣赏图片:说说对这些窗的印象。

⑵探究:在这些窗户中你主要找到了什么基本图形?(长方形。)是啊,一个普通的长方形怎么能变出这么漂亮的花纹呢?这个图形有什么变化呢?(大小、长短等。)那它又是怎么组合的呢?(一个套一个,相互串联。)组合的时候又有什么秘密呢?(对称。)

闫梦雪

俞静

戈葳葳

三、学生尝试,初创体验

1.教师示范:一个简单的长方形通过有趣的组合竟能变幻出如此神奇的花纹,徐老师也很想来变一变,看好了。(指导学生用记号笔先画大长方形,然后再穿插组合,利用对称法则进行设计。)

2.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3.评价小结。

四、学生创作,绽放思维

制作底版:刚刚小朋友们已经设计出了自己心中的窗户,接下去就请小朋友们在画过的线条上涂上固体胶,粘上牛皮纸条,就能完成纸版窗户啦!

曹梦婕

张雨晴

邱煜艳

第二课时

一、拓印作品

1.小朋友,制作好的底版窗户我们还可以把它印刷出来,变成纸版画。(教师示范:先用滚筒滚上油墨,然后盖上有色纸,用力拓印。)

2.学生分小组拓印作品。

二、装饰作品

请小朋友用课前准备好的福字、喜字、灯笼进行作品装饰。

三、作品展示,评价提升

1.展示学生作品。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拼贴纸版画的形式,利用拓印的技法,创作出了一扇扇别致的窗户,一个个有趣的长方形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大,时而小,就像一个大家庭,和和美美,幸福绵绵!愿我们的小朋友如自己设计的窗花纹一样,生活快乐,甜美幸福!

反思与探究:

课程特色化建设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美术课程走向生本、校本的必经途径。一年来,我积极探索和建设符合我校校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能展示教师创造才能的特色校本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每一颗心灵充满阳光、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教学理念。在嘉兴市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水乡韵味纸版画的研究》的引领下,我在原有的美术校本特色纸版画的研究基础上,与我校的地域特色水乡古镇进行深度链接,以理性的视角重构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学力发展的目标推进特色课程的深入和内化,以单元化的课程结构实施校本特色的深度研究和实践,以整体的思维和意识构筑全新的课程体系。此课程《老街上的那些窗》,正是基于这样的课题研究的实践。为了让我校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体验我们的课程内容,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绘画心智的成长规律,以儿童的实际学情为基点,建构了同主题下不同年段的不同教学实践。通过这一课的尝试,我在校本课程“同课异构”的研究方式上打开了思路。

许欣怡

杨佳欣

李玉萍

一、建构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

张静

张思琪

李浩铭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界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此课程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了二、四年级不同的认知特点,因此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二年级窗花纹的认知重点定位为常见的基本图形,通过孩子寻找有趣的长方形并进行巧妙的变幻组合,呈现多彩的花纹。四年级窗花纹的认知重点定位为各种回形花纹的解读,通过一个“回”字的变形与创意组合,孩子们设计出了很多独特的窗花纹,引领孩子懂得回回相连寓意幸福不断、财源不断的美好愿景。两个不同年段的学生,二年级重在基本图形的组合变化,四年级重在窗文化寓意的理解,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认知能力切入,设计出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于窗花纹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二、建构基于学情的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在此课程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了二、四年级不同的学习方式。二年级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更注重游戏的运用,通过课前小朋友剪纸条比赛,使枯燥的剪纸条变成孩子喜欢的活动;通过拼摆纸条游戏,完成窗基本的组合设计;通过找基本图形游戏,感知窗花纹设计的巧妙之处;通过图形重组游戏,完成几何窗花纹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纸版画的拓印等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中得以落实,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烦琐的纸版画技能,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四年级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究质疑,从学生感受老街窗花纹的美感切入,让学生找到一个特别的“回”字,然后引领孩子通过回形花纹的解读,学习美术变形的基本法则,拉长、旋转、分解,从而启迪学生创意自己的变形方法,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回形花纹,诠释窗花纹新的文化寓意,并尝试运用刻刀在纸板上进行撕刻,在学生自己体验撕刻的基础上,总结撕刻纸版画独特的技法,整堂课以学生探究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美、探究美、创意美,引领孩子走进了古老的窗文化。

三、建构基于学情的创作方法

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作方法的具体落实,是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关键,是美术教学的起跳板,找得越准,踩得越响,跳得就越高。在此课程的设计中,我深知二、四年级在纸版画技能学习中的差异性。二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手臂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在此课程的设计中,我采用了纸版画最简单的纸条拼贴法,通过线条拼贴完成窗花纹的设计。从二年级孩子的作业来看,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拼贴游戏乐此不疲。孩子们创作的窗花纹变化丰富。四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手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好,因此我选择了有一定难度的撕刻纸版画。学生们运用处理过的有色纸版,通过刻刀刻一刻、撕一撕,呈现出别样的回形窗花纹,在撕刻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撕刻方式惊喜不已,作品精彩纷呈。两个不同年段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尝试学习了适合自己学情的纸版画技法,对于纸版画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这两节同课异构课,尽管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但我从孩子的不同学情出发,从孩子不同的理解角度介入,以富有创意的设计视点与独具匠心的施教行为,构建了两堂充满个性的智慧课堂,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真正开启了我校校本课程同课异构的教学新模式。

黄子俊

陆怡婷

陈侣辉

猜你喜欢

纸版画花纹学情
锥刻纸版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小学纸版画教学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儿童纸版画教学中的渗透
涂颜色
纸版画助力队员素质提升
冰雪路面轿车轮胎
公交车专用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