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山

2016-11-02林大汕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本课意图报纸

图、文/林大汕 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家乡的山

图、文/林大汕 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全国第十三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获奖课例选登

福建省美术教学活动展示课

一、教材分析: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本课以欣赏、了解家乡的山——鼓山为主线,结合当今提倡的“低碳”生活理念,利用废旧报纸可塑性强、轻便的特点,应用撕、叠、揉、粘、涂等方法表现家乡山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对家乡山的热爱。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增强了美术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在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创了思想的自由空间,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创新、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家乡山的独特文化内涵,欣赏山的魅力。

2.通过利用废旧报纸,学会用撕、叠、揉、粘、涂等方法表现家乡的山。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山的热爱,培养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报纸学习撕、叠、揉、粘、涂等技法。

2.难点:利用废旧报纸设计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具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鼓山的资料、废旧报纸、废弃材料、干枯树叶、双面胶、水桶、大头针、广告颜料等。

2.教师:相关课件、教具、示范作品、投影仪等。

五、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

1.欣赏图片(播放有关家乡的山——鼓山的视频)。

2.了解山的组成部分(如:山、树、石……)。

3.提问。

4.出示课题:走进家乡的山——鼓山。

5.师小结。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汇报有关鼓山的资料。)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直观的欣赏方式,激发兴趣。)

(二)制造悬念,启发思维

1.出示报纸。

2.示范制作点、线、面。

3.出示废旧报纸做成的作品。

提问:

(1)找一找画面的点线面。

(2)用了哪些材料?

(3)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师简单说明固定作品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点、线、面,观察并回答问题,如废旧报纸、树叶……掌握制作方法“撕、叠、粘、揉、涂”,思考固定作品的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探究学习——先学后教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尝试制作,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解制作方法,解决教学重点。)

(三)互动交流,拓展思路

1.提问:出示作品,喜欢哪幅?为什么?有要修改的地方吗?

2.小结:构图要饱满,色彩要鲜艳。

(学生活动:看一看,比一比,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近距离欣赏、分析,拓宽学生创作思路,直观解决“家乡的山”制作构思及制作的小窍门,初步解决本课难点。)

(四)共同协作,探索体验

1.作业要求:

a.造型概括提炼。

b.作品层次分明。

c.手法大胆创新。

张怡珊 11岁

黄林珊 十一岁

2.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及班级卫生的保洁的重要性。

3.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

4.巡视指导(播放鼓山图片及背景音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创作主题、制作步骤并汇报。明确作品的要求,了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作品创作思路,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解决本课难点。)

(五)展示评价,深入升华

1.请各小组说一说自己设计的作品。

2.说说对方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什么?

3.评价:(1)内容是否新颖、有创意、(2)层次是否分明,制作手法是否创新。

(学生活动:展示小组作品,发言,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欣赏各小组设计的作品。)

(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的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总结:变废为宝的方法——播放各种废弃物品的利用、变废为宝的作品。

(学生活动:开拓创作思维,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用废旧物品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发展思维空间,提高动手能力,获得艺术素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取材来自我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山,这里不仅有着秀丽的风光,而且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一句被用得有点“滥”了的旅游“商业行话”:没上鼓山就等于没来过福州。这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情感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这堂课我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情境中拉开了序幕。我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欣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接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搓一搓、揉一揉等方法,让孩子感受废旧报纸的可塑性的特点。此时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随着学生的情感升华,“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胡雨柔 11岁

蓝祉鑫 11岁

林灵珊 11岁

林昕瑜 11岁

林丛雨 11岁

朱旭雯 11岁

猜你喜欢

本课意图报纸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