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诙谐的说唱俑

2016-11-02吕月琴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陶俑刻画姿态

图、文/吕月琴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诙谐的说唱俑

图、文/吕月琴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玛雅敲击龟甲的坐姿乐师

说唱俑

课程分析: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强盛时期。汉代陶俑,就是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上所产生和兴盛起来的。由于国力的强盛,贵族王侯们蜕变奢侈、纵情享乐。故在汉代的各种俑中,最为生动活泼的陶俑应该说是戏曲俑,而在所有的戏曲俑当中,最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就是说唱俑。本课以说唱俑为切入点,感受汉俑天真烂漫、古朴雄厚、简约传神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传承中国经典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欣赏汉代的经典说唱俑形象,了解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相关文献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之情。

2.欣赏几件中外经典的说唱俑雕塑,观察其造型特征、姿态特点,感受、学习其艺术风格。

3.采用夸张的手法,用泥塑的技法捏塑一件自己心中的说唱俑形象,从而传承民间工艺,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感受古代说唱俑的造型特征、姿态特点,分析、体验其艺术语言和风格。

难点:采用泥塑挖法,半临摹半创作诙谐的说唱形象。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说唱俑图片或相关模型等、教师范作。

学具:紫砂泥、做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新石器时代,先祖们为了生活,创造了丰富的彩陶日用品;秦代,始皇帝为了体现其丰功伟绩,又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塑造了盛大的地下兵团;汉代虽然还在盛行陪葬风俗,帝王与大将的墓中也有体型小得多的兵马俑,但墓中更多的陪葬品是诙谐的汉俑,特别是这种惟妙惟肖的说唱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多姿多彩的说唱俑,感受其艺术特色以及相关文化。

二、观赏说唱俑,感受其艺术内涵和史学价值

1.初看

教师导言:在汉唐时期的各种俑中,最为生动活泼的陶俑是戏曲俑,而在所有的戏曲俑当中,最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就是说唱俑。图上的这个人俑在干什么?

学生根据教师设问猜测。

师:对了,他正在说唱。“说唱”是汉时一种民间的表演艺术,即用动作、舞蹈、伴奏、唱词等形式来讲述故事。

师:猜猜图上的这个说唱俑大概在讲什么故事?你为什么要这样猜测?

生:滑稽故事。因为我看他满脸堆笑,憨态可掬,一定是在逗乐,台下的观众都笑得肚子痛了。

2.细看

师:他讲的故事特别有趣,不仅逗乐了听众,自己也沉浸在故事角色之中,看他多乐呀!你感受到他的“乐”了吗?请大家仔细看他的表情、动作、姿态。如:他的脸部表情,他的手足动作、体态特征等。

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如:他的右臂平平地伸出,拇指和食指夹着一根鼓棒,其余的三个指头握起。他的左肩部耸起,左臂向内弯曲,夹了一个扁扁形状的鼓。他的左腿弯曲,坐在一个圆垫子上。右腿平伸,脚掌心是向外的。他光着胖乎乎的大脚板,五个脚趾对准观众。

师:是呀,他正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站式说唱俑制作步骤图

这些形象的刻画都告诉我们故事正讲得……

生:绘声绘色、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师:哪些艺术品中也用到“高潮”?

生:写作、故事、乐曲、戏剧中。

3.艺术特色与史学价值

①引导学生分析其服饰特点。

他的穿着很简单,一条大裤裆的长裤子,头戴小软帽,外边用长条形的围巾绕头一匝,在前额处打了一个花结。这是一个淳朴、质拙的民间艺人形象。

②引导学生分析其姿态神情,感受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师:这件说唱俑身体各部分有点不成比例,采用了“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着重刻画的是哪些部分?简略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这样的表现有什么好处?

五官手足精雕细刻、惟妙惟肖。你看脚趾、手指一根根清晰可辨,额头的皱纹、口中的牙齿一条条、一颗颗清晰可数。这种表现手法称为艺术的写实。

服饰、体态简洁处理,不注重身体细部的精雕细刻,只是象征性地、粗轮廓地加以描绘。这种表现手法称为艺术的写意。

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这也正是汉代陶俑与前秦及隋唐陶俑的根本区别——在写实的基础上刻画精神,以形似求神似。即夸张变形、简约传神是汉俑所特有的艺术特色。

4.模仿体验

①师:现在让我们静静地面对这件说唱俑。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组怎样的画面?你又听到了怎样的音乐?

②请一名学生来模仿,不仅要模仿其神情姿态,还要模仿其穿着服饰。

③大家一起模仿动作。

④说说模仿感受。

教师小结:大家的模仿表演真出色。是呀,虽然我们并不了解这位艺人具体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

汉代的雕塑家们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5.欣赏另一件汉代说唱俑和玛雅说唱俑

①欣赏比较这两件不同的说唱俑,看看他们的姿态特点、神情特征。

②简单比较这两件艺术品的风格特色与文化内涵。

三、捏制说唱俑

(一)出示制作步骤图

1.坐式说唱俑

①用整块泥捏出说唱俑的大体形象。

②仔细刻画说唱俑快乐的足。

③从底部挖空说唱俑的身体。

④添加说唱俑的底部,调整好人物动态,并仔细刻画眉开眼笑的脸部。

2.站式说唱俑

①捏两根粗泥条,中间戳空后稍稍弯曲,做出腿的动作。

②搓一泥团,中间挖空后装在大腿上,使其前胸突出,后臀翘起。

③再搓泥条做出手臂,黏于肩部,并让右手抱一个扁形中空的小鼓。

④捏塑头部,佩戴小帽,刻画诙谐幽默的表情。

(二)学生制作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说唱俑来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教学拓展

汉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其出土的汉俑数量、种类及精美程度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汉俑天真烂漫、古朴雄厚、简约传神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追求内在气韵之美的审美倾向,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后有时间的话,让我们再去欣赏一组汉代的戏曲俑,进一步感受自汉以后,艺术已不再是对自然物纯客观的描述,而逐渐成为人们理想与性情的寄托物。学生的课堂作业

王秋远

王瀚阳

王玉叶

徐克

黄少禹

张静

周梦菲

查天明

施慧丽 廖宥安

猜你喜欢

陶俑刻画姿态
攀爬的姿态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陶俑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