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育种同行,助力农村小学教师成长
2016-11-02谷炽辉
播种育种同行,助力农村小学教师成长
湘西东就村留守儿童美术夏令营暨蒲公英种子教师美育培训工作坊活动开幕式合影
吴奎莲老师苗族银饰课程作品展示
“蒲公英行动”十多年前在湘西启动,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对地域文化开发力度的加强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蒲公英行动”的种子以课题实验方式,撒向了全国多个省、市、区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16年暑假,我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番禺沙湾中小学美术老师一行,在凤凰县山江镇东就村小学开展湘西留守儿童美术夏令营暨蒲公英种子教师美育培训工作坊活动,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蒲公英行动”如何继续。
早期在湘西参与“蒲公英行动”的老师们,已逐渐成长为资深种子教师。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龙俊甲老师是“蒲公英行动”的第一批种子教师,他所在的学校是“蒲公英行动”的发源地,经过十几年的历练,龙俊甲老师现已成为湘西州美术学科带头人、凤凰县唯一在岗的特级教师,先后荣获“美术报年度十大人物”“运达乡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凤凰县阿拉完小学龙林章老师,带领三位非美术专业的教师汲取苗族文化,开发了《美丽的黛苟黛帕》《美丽的苗族花兜》《苗族图案画法》《虎头鞋》《鱼尾帽》《蔬果妙趣》等校本课程,所在美术教研室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室”,个人荣获“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现任湘西州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的徐锋老师,早年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担任美术教师,对湘西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过系统的田野调查,教学之余坚持美术创作,德艺双馨,通过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成绩卓著,成长为湖南省为数不多的美术特级教师。
怎样更好地发挥蒲公英种子教师的力量,带领更多的乡村教师成长,播种与育种同行是湘西留守儿童美术夏令营暨蒲公英种子教师美育培训工作坊的活动初衷。在活动中,我们尝试让蒲公英种子教师上示范课,夏令营所在村小学教学点教师熟悉蒲公英教学模式后再寻找资源上课。龙俊甲、龙林章、徐锋三位种子教师先后向教学点教师们展示了《蝴蝶妈妈》《苗族花兜》《村寨文化采风写生》等课程,三位种子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东就村本地文化资源及苗族文化内容展开。
龙俊甲老师的《蝴蝶妈妈》课程根据年龄把孩子们分为两组,学生上课时分别围坐在内外两圈,小一点儿的孩子围坐在内圈,大一点儿的孩子围坐在外圈。龙老师以蝴蝶妈妈的传说导入课题,通过实物来讲解在苗族银饰、剪纸、刺绣中蝶恋人、蝶恋树、蝶恋花等各种蝴蝶的造型特点,升华出苗族人民因为苗族古歌历史传说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而喜爱蝴蝶,把蝴蝶尊称为“蝴蝶妈妈”。讲解完后孩子们分为绘画组、手撕组、剪纸组完成作品,根据苗族古歌中有“枫树心生蝴蝶”的传说,志愿者们提前在教室背后的墙上绘制了一棵大枫树,创作结束的孩子们高兴地将作品贴在了志愿者们提前绘制在墙上的枫树周围,形成一幅由志愿者们、种子教师、当地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巨幅背景墙。
龙俊甲老师点评学生作品
吴奎莲老师讲解苗族银饰
徐锋老师村寨文化采风写生现场示范
龙林章老师的《苗族花兜》课程首先由龙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了苗族花兜的来历,苗族花兜记载了苗族先民从中原地区跨越长江、黄河,历尽千山万水来到云贵高原的历史,苗族花兜被称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书”,除了日常所用的报纸、毛线、卡纸,龙老师还为孩子们带来了荷叶、鲜花、叶片等材料,龙老师通过教授花兜制作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苗族花兜的创作,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苗族服饰的认识与了解,孩子们的作品有用荷叶、花草手工制作的,也有用废报纸、毛线等材料制作的,作品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
龙林章老师为同学们分析材料
凤凰县板建业农村小学吴奎莲老师颈戴苗族银项圈进行讲解
学生绘制花带草图
徐锋老师的《村寨文化采风写生》课程则体现了一位资深教师因材施教的特点,虽然农村小学的孩子以前基本没上过美术课,更不用说画风景速写,但徐老师能通过教学把复杂的速写方法很轻松地让孩子理解。徐老师凌晨五点早起到村里画速写,为上课准备教学资料,教学中徐老师分别讲解、示范速写的构图要点,石板路、房子和各种植物的绘画方法等知识,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体会自己所在村寨的独特韵味。讲解完后同学们在徐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写生,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打乱了预定计划,徐老师临时调整计划到村民家一边躲雨一边画老乡,雨停后继续完成风景速写。同学们不仅完成了风景速写作品,还多画了一张人物速写。课后徐老师点评了孩子们的作品,并带来了自己早上深入村寨采风所绘的作品赠送给孩子们。
通过“蒲公英行动”资深种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农村小学老师熟悉了“蒲公英行动”教学理念,大家也尝试寻找资源上课。凤凰三江学校老师所上的课程中,吴秀怀老师的《苗族花带》和吴奎莲老师的《苗族银饰》两课也非常精彩。
吴秀怀老师1995年毕业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当年被分配到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1999年调入山江小学工作至今,担任班主任主教数学,同时负责乡村少年宫的苗族花鼓教学和美术教学。吴老师根据苗族花带类似二方连续的原理,结合东旧村多石头屋、石板路的特点开发了《苗族花带》校本课程。上课之前,吴老师带领孩子们手牵手考察村里的石板路,正式上课时吴老师为大家分别展示冬季与夏季的苗服,其中还包括吴老师自己手绣的花带,吴老师带领大家观察苗服上花带纹样造型和数量上的变化,观察讨论之后,吴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创作花带的步骤及花带纹样的种类。由于学生较多而教室空间有限,孩子们分为了三组绘制草图,有的来到了操场乒乓球台旁,有的在楼上阳台上,有的则留在教室。孩子们在卡纸上小试牛刀之后,再次走进村寨直接在石板路上绘画,为我们的苗寨大地也“戴上花带”。
为了验证前期编写的苗族教材是否适用,按照“农村小学老师”“无美术基础”的要求,我们邀请吴奎莲老师执教《苗族银饰》这一课程内容。吴奎莲老师2000年毕业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在凤凰县山江学区古塘村小学、东就村小学工作过,现为板建业村小学老师。作为一师一校,她要同时对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复式教学。
上课前一天,吴老师临时拿到教材还有些忐忑,有些犹豫,但是第二天上课时吴老师满面春风地身着苗族服装,颈戴苗族银项圈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感到吴老师充满了信心。吴老师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向孩子们介绍了苗族银饰的作用、苗族银饰的特点以及苗族银饰的种类等等,教学中时不时穿插着苗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方便孩子们观察,吴老师将银项圈拿到孩子们面前并让孩子们一一用手触摸,感受银项圈凹凸不平的质感,观察银项圈上的图案。对银饰知识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同学们使用卡纸用手工的方式制作了独一无二的银项圈,同学们的作品让湘西州美术教研员徐锋老师赞不绝口,这也证明了“蒲公英行动”课题组编写的苗族教材的适用性,可以让没有美术专业基础的乡村教师正常使用。
通过“老种子”带“新种子”,蒲公英迎风飞扬,落地即生,实现一颗种子成就一片蒲公英的辉煌。湘西凤凰东就村留守儿童美术夏令营暨蒲公英种子教师美育培训工作坊活动,在将民间美术引入教学及活动的同时,推广了“蒲公英行动”的理念,增强了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016年暑假的湘西的美术夏令营活动,既丰富偏远村落留守儿童假期生活,同时也对乡村教师也进行了有效“蒲公英行动”教学培训。
学生走进村寨直接在石板路上绘画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体会东就村的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