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解读汉字 务必科学严谨
2016-11-02张凤民
文/ 张凤民
教师解读汉字 务必科学严谨
文/ 张凤民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小学书法教育在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为此,有的老师在书法教学中通过解读一些汉字的形、音、义和字体的演变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建讲师团
▲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研员培训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不是严格依据权威的学术著作或工具书来解读汉字,而是把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非学术化、庸俗化,甚至带有“戏说”性质的所谓解读当作重要参考。比如“忠”字,《说文解字》:“敬也,从心,中声,陟弓切。”寥寥九个字向读者传达了该字的形、音、义及构成方式、所属部类等重要信息,“忠”是“敬”的意思,属“心”部,是形声字,“心”表义,“中”表音。然而,有一篇网文是这样解读的:“中心为忠,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做事认真,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基本的、重要的信息均未涉及,只说了一些望文生义、随意发挥的话。再比如“企”字,从字体演变过程看,该字是两个象形字组成的会意字,上面是“人”,下面的“止”在甲骨文、小篆中都是“足(脚)”的象形字。该字的本义是“人翘起脚跟望”。所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抬起脚后跟站着,今用为盼望的意思”,因而衍生出“企盼”“企望”“企求”等现代词语。可是有一篇网文的解读却是“‘人’的欲求不可无限膨胀,要适可而‘止’”,完全不着边际。该网文甚至对简化字“办”这样解读:“想做成事,光用‘力’不行,还得左右都有‘点’表示。”简直是在拿汉字开玩笑!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与《纲要解读》
在文化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倾向泛滥的今天,出现这些“奇葩”的汉字解读不足为奇。但我们的老师们解读汉字时绝对不能“从俗”,不能为追求趣味性而背离学术性。其实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大智慧、大趣味,靠我们自己去发掘。上面所举“企”字多么生动有趣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我们在教学中解读汉字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和严谨性,否则就是对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亵渎,对子孙后代的误导。别无他途,我们要认真读几本文字学的著作,再备几本权威的工具书,随时复习、查阅。
戏说历史已危害不浅,如果戏说汉字再泛滥开来,将是自毁我们的文化瑰宝。老师们不可不虑!
(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专家组成员,《纲要解读》主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