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2016-11-02刘婵娟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教学

刘婵娟

摘 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无论在提高学习效率上,或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上,都是极为重要的。我校将培养未来接班人,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而体育行为习惯是体魄的重要基础。以对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了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教学;结论与建议

一、前言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因此,在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下,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家长与学生,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其中一年级216人,二年级194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多种文章及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进行数据统计,发放问卷410份,回收问卷409份,有效问卷407份,有效回收率99.27%。

三、结果与分析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1.课堂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

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带动下,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意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不是不要课堂常规,而是把课堂常规教学提高而升华,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迈进。从家长调查问卷反馈,肯定体育课堂常规重要的占绝大多数(见表1)。从学生调查问卷反馈,喜欢体育课的占绝大多数(见表2)。

由此可见,小学生一入学就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把握积极有序的活动“机制”。如集合、站队是新入学学生必学内容。可以设计“情境”,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本领,《找朋友》《猜一猜》等。

行为语言有:真诚待人,互敬互让,遵守规则等。还可以利用“点”“线”教育学生相互配合。“点”是检查者,既是排头兵,又是小组长。“线”在为每位同学站位,既提高学生准确性,又节约时间,效果很好。

2.教师教态在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中的作用

教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仪表、衣着等,是教师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例如,构成武术动作的特征具有独特的风格,动作的刚劲、手眼的神采,都需要依靠教师来表现。一个手势、一个炯炯有神的目光、一身民族风格的服装,足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喜爱,从动人中寻找武术的礼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观察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需要纠正,再利用晨会、课间操或平时体育课堂进行教育指正。同时,我们应该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学生自主意识提高

体育中不安全因素较多,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了解一般运动操作方法,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爱别人,让学生学会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意识。爱器材,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

3.家长参与支持督促

让家长愿意并善于参与配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家长是学校教育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家长亦是学校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学生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

(二)建议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长的前提。通过努力到位的工作,我们相信全校学生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B·M·卡恰什金.体育教学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课堂教学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