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有效的家园课堂活动
2016-11-02陈红霞
陈红霞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最简单和常见的助教形式是教育活动中的辅助和间接式家长助教活动,即家长在教育活动中帮助收集资料、丰富幼儿主题相关经验、协助老师参与教育活动等。本学年我们尝试了一种“家长进课堂助教”形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邀请有特点、有专长的家长走进班级和老师一起组织教育活动,为孩子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家长进课堂助教”方式
(一)阳刚之气的“爸爸老师”助教
大家都知道,男教师能带给孩子的是女教师所替代不了的。从个性品质来看,“爸爸老师”身上大都有勇敢、无畏、独立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富有阳刚之气,这种气质的“爸爸老师”带给幼儿的影响是最深的。在开展“我是小战士”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邀请了本班资深的高中体育老师。他给小朋友展示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活动开始就进行了队列训练,把个个娇气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英姿飒爽的小战士。接着“爸爸老师”还跟孩子们开展了轮胎游戏。在“爸爸老师”的带领下,平时连独木桥都不敢大胆走的小孩子竟然能从高处跳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紧张和胆怯。从孩子们的表情中已经看出来了,这位爸爸老师是多么的让孩子们崇拜呀!
(二)丰富经验的“爷爷老师”助教
祖辈们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丰富的知识经验,在“中华情”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悠悠中国历史文化,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教室内还有一位老革命家,于是便请来了涵×的爷爷。他生动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经历,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翻山越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故事,孩子们被红军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打动,觉得红军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涵×的爷爷还用二胡伴奏教小朋友演唱《东方红》等革命歌曲,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本次的“爷爷老师”给孩子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孩子们都纷纷议论回家了找爷爷给讲过去的事。
(三)专业知识的“妈妈老师”助教
在主题“我自己”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徐×的妈妈是儿科医生,具有丰富的儿科诊断和治疗经验,就邀请她来向幼儿介绍换牙期的保健知识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她先向幼儿讲述了故事《狮子换牙》,帮助幼儿积累换牙的感性认识,接着她借助口腔模型向幼儿介绍牙齿的名称和部位、换牙的原因、牙齿的护理等知识,接着她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合理饮食对口腔的作用,最后她引导幼儿用事先准备好的牙刷与她一起表演“牙刷操”。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认识、了解了牙齿的名称和部位,形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意识,了解了要正确对待换牙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保护牙齿健康和保持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妈妈老师”进行身体知识的讲解,比起老师的教学更为权威。
二、有效反馈——激发浓厚的“家长进课堂助教”兴趣
在组织活动时为了提高“家长助教”的课堂水平,每次助教活动后,我们都会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兴趣的需要,向家长助教们及时反馈活动的效果,分析其成功与应该改进的地方,让他们体验助教的乐趣。例如:娟×的妈妈是一位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她来园开展了“认识梯形”的活动,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的语言和组织策略偏向小学化。活动后我们与她及时对活动进行反思:教育目标、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是否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体效果如何等等,同时建议她在以后的助教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使用儿童化语言,更进一步地走近幼儿,让幼儿在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获得相关知识。晚上离园时,娟×妈妈兴奋地说:“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真有意思。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那么爱学习,大家认真的学习态度太让我感动了。我以后再来助教时一定要把语言锤炼得再亲切些,考虑得再细致一些,我会做得比这次更好。”
三、沟通交流——提升高效的“家长进课堂助教”活动
由于许多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不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他们不太熟悉教育对象,不了解教育规律,特别是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很好的正面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选好“家长老师”后,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家长知晓活动的目标、意义,让他们明了如何参与活动,注意活动细节,共同研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当活动过程出现问题时,积极帮助“家长老师”及时调整,激发家长参与助教活动的信心,提高家长的执教能力,确保家长助教活动的顺利而有价值地开展。
“家长进课堂助教”活动以其特有的模式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一头联系着老师,一头牵引着家长,大家为了幼儿共同的教育而走到了一起,为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共同努力。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真切地体会到,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家长进课堂助教”是非常好的家园共育方式。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以更优化的形式来让幼儿了解专业化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孙丽.“家长助教进课堂”的创新策略及其教育启示[J].考试周刊,2012(4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