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似寻常最奇崛

2016-11-02章伯军

关键词:王夫人贾母贾府

章伯军

【摘 要】

王熙凤出场先声夺人,曹雪芹语言艺术大师通过堪称完美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格独具、光彩耀人的“凤辣子”形象,人物言语举止内涵丰富,极具生活味道,耐人咀嚼。

【关键词】

言语举止 潜台词 生活化 语言艺术 个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活动体验专题《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曹雪芹语言艺术大师“总借俊眼传出来”,把林黛玉当作扛在肩头的一台高级摄像机,借助于“世外仙妹寂寞林”的一双慧眼,毫无错漏地摄入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又准确无误地把相关信息转播给了读者,从而给予读者自由而充分的再创作的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复原了贾府几个重要人物立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让他们走出书本,走进生活。

其中,“金紫千万谁治国?裙钗一二可持家”的王熙凤其首次登场堪称一台潜台词丰富的艺术表演。大师不事褒贬、曲折多变的艺术设计,不着痕迹地造就了一个令人痛恨又叫人怜爱的饱满真实的“凤辣子”形象。

一、奇写出场——虚妄放诞的“泼皮破落户儿”

让王熙凤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突兀姿态横空出世,这是大师最为人品评的艺术设计。

在黛玉心目中,凤姐一出场就先声夺人,与其他人等(包括黛玉自己)形成了“放诞无礼”和“恭肃严整”的天壤之别。来者系谁?有何特殊身份?与外祖母有何相干?一切皆成悬念。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笑声之后的一句卖媚弄巧的应酬套语,它所传达出的随意老到和游刃有余,已暗示来者受宠程度非同一般,同时也点应下文贾母戏语“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及“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等相关信息。

由“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飘然辗转而来,则更显示其位尊权重以及张扬的个性。

如此出场,不知是凤姐天性使然,自然而为,还是虚张声势,别有用心?

大师如此设计,真可谓独出心裁,别具匠心,非“奇崛”二字不足以证明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二、精绘肖像——表里不一的贵妇人

大师毫不吝啬地用83字的超长句式,浓墨重彩地请出了贾府时装模特王熙凤,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富贵辉煌气象全都压在了她一人身上,“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突显其不能承受之重,不过,也正因为由此作陪衬,才更显其“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之姿容与众不同。难怪姗姗来迟,这番打扮虽有下人实际操作,也得耗费一番光阴吧。

不知这副装扮是否专为初来乍到的林姑娘而设?是胸有成竹,还是虚与委蛇?反正,贾宝玉面见黛玉之时未能在服饰上如此用心,后文有贾母对宝玉的批评为证:“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

王熙凤在贾母住处这方T型展台上,在黛玉别家抛父投身寄居贾府的这个大好时日,把自己展演得富丽堂皇,精彩纷呈,只是,华丽的外表之下掩盖着的又是一副何等精神骨骼呢?美丽的丹凤眼却呈三角之形,妩媚的柳叶眉偏显吊梢之态,这怎能不令读者旋即想起兴儿的定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粉面隐威,笑里藏刀。内在的挑剔、刁钻、刻毒、狡黠不一而足。在年幼的黛玉看来,表里不一的王熙凤美则美矣,美在个性独具,美在个性洋溢。

三、巧制言辞——机变果敢的管家奶奶

对于曹雪芹大师精湛纯熟的生活化、个性化语言的艺术魅力,高人高论多如牛毛,但对于大师驾轻就熟的专属王熙凤的人物语言设置之精巧,笔者还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仅此一句,“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实在是大师给予王熙凤的最高赏赐,真可谓朱唇大启,竟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其一,夸赞美黛玉。“天下真有”“才算见”“竟不像”中的“真”“才”“竟”三字实乃肺腑之言,不可妄加评论。此时,美貌无双、天生丽质、超凡脱俗的林姑娘恐怕已足以令王熙凤感到惊诧和不适,除了把林姑娘拱手送回至贾母身边,王熙凤别无选择。

其次,讨好老祖宗。王熙凤知道,这时的贾母心中,“外孙女儿”“嫡亲的孙女”这两个概念是完全等同的,至于后来完美地实施掉包计之时,则又另当别论了。

其三,安慰众姐妹。对于“嫡亲的孙女”这几个字,如果惜春年幼,尚不谙世事,可以无动于衷之外,年龄稍长的迎春、探春应该肃然起敬吧?

这一石三鸟之睿智和才能,如果仅靠先天素质恐怕难以达成,贾府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公关实践,才是诞生这种超然素质的天然沃土,这真是逆境出人才、时世造英雄啊。不过——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这是对黛玉的倾心夸赞,还是为了勾起黛玉的心病,或者是对黛玉傍人依户身份地位的一种强化和确认?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请注意,这一连串连珠炮似的发问是不需黛玉回答的,最后两句话才是关键,可以想见黛玉眨巴眨巴眼睛的可怜样儿。但不知“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这两句出口之时,王熙凤是否意识到,贾母和王夫人正坐在旁边?这是对初来乍到的黛玉姑娘的关爱,还是对黛玉今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寄人篱下生活的一种警告和规定?

最令人叫绝的倒是这一句了:“我倒先料着了……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有没有预先料着不得而知,不过,潜台词倒挺丰富:

既有对自己聪明能干、明断务实的管理素养的表白和证明,也有因自己生龙活虎却让王夫人寂寞冷场的歉意和愧疚;既有对自己处变不惊、凌厉干脆的工作作风的自信和骄傲,也有对自己仍然需要王夫人引领掌舵的卖乖弄巧;既承认和维护了王夫人的实际地位和妇道尊严,又讨好和安抚了视黛玉为心肝儿肉的贾母。亏得大师人物语言设置与人物身份如此之妙合,这真是寄微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啊。面对如此圆熟干练的内侄女,王夫人除了“一笑,点头不语”,她,还能做什么呢?

王熙凤得心应手的表演足以证明,她早已博得贾母的欢心和王夫人的佛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与“带刺的玫瑰”探春相比,王熙凤堪称贾府的“铿锵玫瑰”,因为那份底气,那份果敢,那份厚重,那份灵动,还有被玩弄到一定境界的那点权术!

曹雪芹大师“一丝不懈地挥动着巨如铁柱、细似金针的妙笔”,在社会生活的海洋中尽情地挥洒语言艺术的无限能量,让初次出场的王熙凤所有的言语举止都释放出令人咀嚼不尽玩味不竭的无穷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浮华美艳、伶牙俐齿、心机深远、机变逢迎的艺术经典,让“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飘逸出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氤氲八方,洋溢千古。

猜你喜欢

王夫人贾母贾府
王夫人对贾宝玉婚姻方面的拒绝言语行为与她的心思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重识贾母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