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

2016-11-02王丽娜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王丽娜

【摘 要】

英语和其他课程不同,不仅要简单地读、听,还要学会说,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就是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创设一个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读、说的能力。本文正是从创新氛围、创新机会、创新思维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造能力,实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

教育界普遍提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教出一批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说到教学,课堂是主阵地。创新英语教学首先应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课堂呢?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一位骨干教师的课堂令我印象深刻,其实也没别的,就是她的课堂相当吸引人。一堂课从始至终学生们都很有兴致地和老师交流、和同学合作学习。连听课的老师也都被深深地吸引,融入了课堂。她的课堂是三个创新的结合:新氛围、新机会、新思维。她善于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善于创设让学生动口动脑的课堂情境、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转变成在没有压力的探索中、发现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以往的英语课堂相比,它简直就是一个天堂。受到启发以后,我试着总结出那位骨干教师的课堂成功之处,并且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

一、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以尽量提高学生兴趣为前提。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灵活性较大的趣味性较强的思考题。例如在作自我介绍时做个小小的思考题:My name is Susan. Do you know what it means?For example:S-sweet U-?S-?A-?N-?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题目或口头提问应该在备课时认真筛选、斟酌。不宜太难或太深刻,偶尔一两个提高性的问题就已经足够。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别忘了课堂应该以说为主,现学现用,千万不能死做题目,那样不仅完全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培养一批“哑巴”英语人才。总之说多于做,练多于听。

二、创新机会

以往的课堂,由于很多教学环节都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已经固定化,教师不善于给学生创造练习听说的机会。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这里我大胆地鼓动教师脱离书本的束缚,自己体会课本的主旨和精华,再把这些融入到自己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依据学生的能力把知识设计地更加人性化,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动口说、动脑想。当课堂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时,每个同学都有兴趣和机会用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和练习,这种活动甚至可以延伸的课后、到课堂外、到生活中去。在教授时间的内容时,教科书上的一个图片和数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自己设计生动的课件,甚至大可以带上实物进行教学。因为学会用英语读时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何不把生活和课堂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生动,给学生多提供几个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学效果比看着书本读时间说英语要好出很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一个教师的课堂总是以传授为主,学生必定习惯接受而不是主观地去探索。相反,课堂上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相信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优秀得多。一个好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与学的心理学》提过: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这样的情景并不难,比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先给出一张图片,同时给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通过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做些热身练习,然后创设一个情境:“ If you are there, what are you dong?”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挥、去想象。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单元教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英语学习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路。英语和其他课程不同,应该多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才能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不仅要简单地读、听,还要学会说。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