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11-02檀俊
檀俊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的总体状况较好;对感恩的性别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在“消极体验”和“回馈帮助”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男生比女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消极体验”更强烈,而且比女生更倾向于减少回馈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城乡背景的学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的贫困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贫困生 感恩现状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15-03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亦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贫困生主要是因为家境困难或特殊事件下临时特困群体,属于高校内经济弱势。为确保贫困生不因经费困难而失学,国家、社会各界和学校高度重视,采取各种形式给予贫困生经费资助。国家不断扩大贫困生的资助范围,提高贫困生奖、助学金资助的额度;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也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来资助贫困学子;高校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为贫困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是,部分高校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后,表现出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是忘恩负义等问题,例如接受过爱心人士丛飞资助完成学业的贫困生在自己有能力情况下却不愿意尽自己能力给予病重的恩人资助一定的医疗费。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弘扬传统的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完整人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作为新型大学,独立投资、学费高昂是其本质特征,而高等教育普及化使得独立学院已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这些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也逐年递增。学费高昂意味着贫困生如想读书需承担更多的资金压力,其如果获得资助,在回报社会时需比普通高校偿还更多;机会均等条件下,其就业压力更大。过重压力会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对资助的正确认知和适度的情绪体验,阻碍其感恩意识的形成和确认,进而影响感恩行为。贫困生感恩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已是迫在眉睫,须重点狠抓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运用燕展编制的《大学生感恩量表》对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贫困生感恩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贫困生感恩现状,为感恩干预提供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3月对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贫困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其中男生64人,女生134人;独生子女33人,非独生子女164人;家住城镇71人,农村127人;大学一年级114人,大学二年级56人;大学三年级28人。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燕展编制的《大学生感恩量表》,编制的《大学生感恩量表》由个因子组成,分别属于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幸运知足和消极认知属于感恩认知成分,热心快乐和消极体验属于感恩情感成分,前者反应积极情感,后者反应消极情感。回馈帮助属于感恩行为成分。该大学生感恩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合理,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感恩水平的工具。问卷共有26条题目,采用五点计分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施程序
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单独一对一进行施测,学生有对问卷不明之处主试给予及时指导。数据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贫困生感恩的总体特点分析
为了解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的总体状况,对贫苦生感恩总分及各维度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贫困生感恩总平均分及均差为91.2576±10.73016(见表1),总体感恩水平较高。
(二)贫苦生感恩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感恩的性别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在“消极体验”和“回馈帮助”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男生比女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消极体验”更强烈,而且比女生更倾向于减少回馈帮助(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个人的性别角色特点引起的,对于男生,社会上给予的期望更强,认为男生相对坚强,更能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可以“顶天立地”。但是家境贫困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和努力,处于这一阶段的男生如果自身没有对帮助有正确的认知,而是将帮助理解为施舍,或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更容易体验消极情绪,产生抵触心态。对感恩的消极认知极大影响了贫困生的体验。同时,对于回馈帮助更倾向于产生抗拒心态。
(三)贫困生感恩的专业差异分析
在专业分科方面,对贫困生的感恩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人文社科学生在感恩总分、热心快乐、回馈帮助、幸运知足方面的分高于理工农科学生(见表3)。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相对理工农科专业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学、娱乐等方面相对较为感兴趣,进而对于这方面信息接触较多,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强,情绪情感觉知、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因而一定程度上在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上较理工农科专业学生感受和表达上更强。
(四)贫困生感恩的城乡差异分析
对贫困生的感恩进行城乡差异比较发现,不同城乡背景的贫困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感恩总分、热心快乐、回馈帮助、幸运知足方面的分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生活条件相对城镇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差,且时间持续长,当接受资助后,生活、学习条件逐步改善,资助团体目前更多倾向于“授之以渔”,即去传授改变贫困的方法,这意味着并没有完全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仍需要学生自己去承担起改变贫困的责任,自己动手改变所体验的幸福感满足感相对较强,对于资助事件的感恩体验更积极;部分来自城镇的贫困生是因家庭突发事件导致的,比如因家族公司倒闭负债而使得其经济紧张、生活拮据,当其接受以前经济条件相对差的人的资助或经济条件相当的人的资助时,不一定体验正向积极的情绪,反而有负向消极情绪,认为是对自己自尊的打击,这使得其更不愿去提及曾经的受助事件,其感恩总分、热心快乐、回馈帮助、幸运知足上的得分不高。
(五)贫困生感恩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感恩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一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发现,是否独生子女的贫困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子女的贫困生在感恩总分、热心快乐、回馈帮助、幸运知足方面的分高于是独生子女的贫困生(见表5)。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小孩,受到的关爱和照顾最多,使得其在思维、情绪、行为上很大程度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其是否贫困,其受到的帮助相比非独生子女偏多,对于帮助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回馈上一定程度上会偏弱。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贫困生感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的总体状况较好;对感恩的性别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在“消极体验”和“回馈帮助”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男生比女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消极体验”更强烈,而且比女生更倾向于减少回馈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城乡背景的学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的贫困生在感恩总分及各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的总体状况较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使感恩成为常态、成为品质,怀着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事。为加强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中融入感恩内容,引发学生进行反思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感恩题材的内容,因时因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强化感恩认知的提升和转化。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人际关系”一章中以“与父母关系”为主题,引导学生反思父母对自己的情义,自己为父母做的事和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对比,思考如何更好地与父母相处,感恩父母。
(二)加强实践,将感恩渗透进日常生活
感恩的主题丰富,引导学生感恩反思,也需要引导学生感恩行为的产生和实践。利用有特殊意义的节假日,做感恩的事情,比如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参与植树计划、国庆节参与升国旗仪式等;在日常中做实事做好事,以身作则,弘扬大学生的新风貌。
(三)注意男女感恩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差别教育
在对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现状调研中发现男女生在感恩上有差异性,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差别教育,了解其心理特点,组织专题性的感恩活动,如“男生哭吧不是罪”,通过改变男生的部分认知,提升其感恩体验感。
【参考文献】
[1]高长丰.大学生感恩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2)
[2]刘利才.我国青少年感恩品质现状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5(1)
[3]谢朝晖,邱地.大学生感恩心理的调查分析[J].教育评论,2014(5)
[4]刘振洋,满春涛.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J].学术交流,2014(2)
[5]李亚婕.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6]燕展.大学生感恩量表的编制与实测[D].荆州:长江大学,20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独立学院贫困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构研究”(2014ZZ039)
【作者简介】檀 俊(1981—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心理。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