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孩子“抢跑”

2016-11-02姜斌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倍数讲题习惯

姜斌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都表现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这样。这种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下的数学学习也极大地制约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走不出这种对老师的依赖,没有强烈的自己要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将来的数学发展中也会困难重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举措。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只注重复习消化,而忽略了课前的预习。我们看到:老师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做题、讲题,又一遍一遍地讲题、做题,学生是又累又烦。在这种不能很好地处理复习与预习的关系下,老师总认为只有多做题、多复习才能将知识学得扎实、牢固。大量的功夫都花费在巩固练习和课内外的复习与作业的研究上。总是习惯于在接受知识以后,反反复复巩固知识,被动性地学习,不去留心学生的质量、效率,不及时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师有必要研究复习与预习的关系,把预习和复习相结合,把握数学的内在机制,洞察学习的内在规律,改变以前那种重复习、轻预习的教学偏见。

首先,预习确实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测量、实践参观等对一些新知识会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有一些初步的感知,但是,预习同时也会对旧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二者相互联系与作用。预习是链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当预习与复习脱节的时候,非常不利于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把握。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将预习与复习有机地结合,在复习旧知识后及时预习新知识,让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延续,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在这里大家都能够理解强调复习巩固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温故”的目的是什么呢?获得“知新”啊!到哪里能获得新的知识呢?利用旧的知识去研究啊!这还是要求我们要预习新课,研究新课。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在“温故”的前提下再多走一步——预习新知。这样才可以顺利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才能找到下一节课中的疑难之处。有了这些提前的预习与研究,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胸有成竹地主动探索新知识,完善整个知识体系。因此,复习旧知识只有与预习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知道怎么学数学,怎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能越学越有劲,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预习和复习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通分和异分母相加减”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之后再预习通分,通过预习通分,使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在通分中得以应用,初步表现是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感受到应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通分”这一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当然,接下来的研究一定会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这也正是下一步的课堂学习中的关键和重点。在这其中,学生很清晰地理解通分的方法,知道通分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更为喜悦的是学生有了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课堂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航灯,会成为学生成长中快乐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复习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都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两者都非常的重要。只有协调好预习与复习的关系,使之相互结合,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效地预习、自学,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用、消化旧知识,二者交互融合一体,密不可分,学生才会领悟到如何去“自学”数学。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从带领学生大量地做题、讲题中走出来,协调好预习与复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尚修飞.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公倍数讲题习惯
撰写解题小反思 促进师生共成长——从数学复习课“讲题活动”谈起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的培育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公开课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