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点滴体会
2016-11-02许瑞运
许瑞运
摘 要: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校;家长
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是摆在学校、老师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全面地成长,是当代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只有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家人,遵守社会公德,才能使其将来成为我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位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现就如何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可塑性很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必要。一定要从小就注意训练,培养其各种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地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尊敬关爱长辈,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不要担心他(她)趴在地上无助地哭泣,要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坚强地爬起来,哭完了爬起来再坚强地走下去,就像人生,不要在跌倒的地方一蹶不振,要勇敢地站起来,哭过之后继续往前走。
作为老师,应循序渐进,尊重差异。面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自身身体等条件的不同,对小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一下子是很难实现的,应当先让孩子练习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不能因为要求太多和难度太大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独立性。例如,“今日事,今日毕”,培养学生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的好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童话故事、民歌、民谣、《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要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人的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证明,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提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课,就能把知识从自己大脑中瞬时的记忆变成短时记忆,通过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一旦需要就能回忆起来,这样也就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所以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个非常幼稚的问题也要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二、及时矫正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敏锐地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不做作业、第一次逃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等到已经形成习惯就难改了。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责在预防。不要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找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把这个原因及时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就可以逐渐消退。有些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如果要求过急,容易引起儿童的消极反应,如抵触、对抗等。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内“容忍”其不适宜的行为,但要求他逐步减少这一不适宜的行为,最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或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老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何,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老师和家长在行为习惯上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培养儿童习惯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与孩子同进步、共成长。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马俊海.也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3):33.
[2]焦宏志.试论小学体育课堂中”快乐体育”观念的渗透[J].新课程,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