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2016-11-02罗玉霞
罗玉霞
摘 要:通过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利用“错误资源”两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是近几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积累,践行“减负”计划,理解新课程、更新新理念、变换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理解教材;学习经历;“错误资源”
对于工作几年的教师而言,在理解教材时找出新课的重、难点并不算困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备课了,可以合上课本,大功告成了。教之道在于“度”,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新课标,从学生的角度领悟教材,把握好“度”。所以,教师在理解教材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清楚、自然明了的数学知识。
一、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1.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过程维度的两个特点:(1)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2)活力:课堂里充满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维度的两个特点:(1)意义的持续的变化;(2)生活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创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放手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反思学习活动
反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以获得学习的经验或教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如果这样思考不简便,能不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和提高性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尽可能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上升到思维的角度。
二、利用“错误资源”进行高效教学
这里的“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下面以30×25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摆这样的算式:30×25算式本身是正确的,结果也很容易计算正确,但笔算过程可能出错,于是叫了两位答案正确的学生板演笔算过程,解法如下:
2.善待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反思
对于上面的“错误资源”,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解法。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分别是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第(1)种算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30×25”怎样列竖式计算最简便?以后遇到这样的算式,你准备怎样笔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反思:
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先用“25×3”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注意这样竖式计算应该“先算5×3=15,表示15个十;再用2×3=6,表示6个百,再把150和600合起来是750”;第(2)种算法虽说计算没有错误,但又回到了新课学习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本节课学生实际上没有理解“乘数(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法方法;以后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摆竖式时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选择简便的笔算方法。
总之,教师每节课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也是对学生的“浅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两个例题,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解决的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改的今天,对学生的“减负”,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课堂的高效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光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2-4.
[2]刘舸,王璐.利用教学“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