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2016-11-02乌鲁木齐
□ 乌鲁木齐 周 雪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 乌鲁木齐 周 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甚至威胁到企业安全持续的发展。在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赊销比例远远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平均拖欠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对发达国家(袁秀兰,200 5)。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1-10月份统计数字,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收账款净额高达7644 亿元,沉重的应收账款包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平衡发展。
一、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成因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核不上、收不回、居高不下的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没有明确的制度来监管各部门的职责,造成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第一,对赊销缺乏严格的控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销售人员企业风险意识差,盲目追求销售目标,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没有对赊销单位进行信用调查,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第二,财务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相互推诿,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应收账款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坏账的不断增加,呆账得不到规范;第三,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一些企业在应收账款的台账管理、定期清查、事后控制做的很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第四,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往往只将员工工资与销售目标挂钩,而忽略了坏账风险,没有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
2.信用立法不健全,市场信用机制不完善。赊销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赊销是一种信用销售方式,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才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导致很多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首先,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讲,政府对失信企业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对于失信企业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够,存在地方保护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失信风气。其次,从社会机构来讲,我国市场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也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评级公司,企业之间没有一个信用等级参考的标准,导致企业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为企业的事前控制增加了障碍,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间的交易风险。再其次,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讲,很多企业还没形成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念,没有认识到商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孤岛 ”。即企业之间许多信息不能共享,一方企业很难获得另一方企业的失信资料,无法判断对方的信用等级。
3.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意识,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法律保护意识,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存在风险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诉诸于法律。也有一些企业在交易时,没有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严格签订合同,为日后解决纠纷留下隐患,致使企业部分应收账款变为呆账。还有很多企业在发现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后,担心失去后续业务而不愿催收欠款,在出现坏账时,企业不愿意尽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丧失了最佳的诉讼时机。
4.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销售人员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以销售量作为评价业务员的唯一指标,致使一些销售人员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对客户资信程度和还贷能力的调查,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还有企业本身没有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机构,没有制定出一个信用标准,常常对客户等同视之,没有给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引起呆账风险的增加。
二、企业应收账款强化管理措施
1.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于企业内部。应收赃款的居高不下,与信用政策的管理息息相关。所以只有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信用标准。信用标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制定的信用标准比较严格,那么他通常只对一些信用较好的客户提供赊销服务,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坏账的损失,但是不利于产品的扩大市场。反之,企业制定的信用标准相对较松,虽然提高了销售量,然而坏账率也必然增加,因此,适当的信用标准制定非常重要。第二,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过多的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同时一定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所以企业在运用信用政策时只有综合考虑折扣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之间权衡择优选择,才能达到应收账款的目标。第三,收账政策。积极地收账政策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投资,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反之,消极的收账政策,不利于企业的利益,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收账程序和收账方法。
2.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制度、强化日常管理。赊销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财务部门针对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严格控制监管应收账款的发生,降低企业的坏账率。其次要注重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均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进行说明,权责明确。再其次,要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追究制,明确各部门与各岗位的职责,明确监管与考核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严格考核。最后还要严格实行定期对账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部门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避免双方因财务上的差异而造成呆账、死账现象。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内部激励体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财务人员的水平高低是能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从业经验上了,还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懂得现代商务法则,学习相关法律制度,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较快时应变化的外部理财环境,确保财务管理的运行质量得以更大的提升。此外,企业还要建立起市场化的内部激励机制,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将员工的利益和完成的收款捆绑起来,与个人利益挂钩,让所有销售人员明确“谁销售,谁回款”的责任制度,引导良好的应收账款催收意识。
4.要建立联合制度、综合协调应收账款工作。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经营管理等紧密相关。所以,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各部门必须加强合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在企业内部成立由销售部门、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监管部门等共同参与组成的应收账款专门机构,充分发挥财务、销售、监管等人员的积极性,及时收账。对于应收账款专门机构,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各部门责任明确,避免出现问题无人问责的局面。同时各部门之间应该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分解落实清理应收账款的目标任务,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清收和催收,挽回或减少坏账的损失。
5.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应收账款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收不回来的风险,形成坏账。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积极建立弥补还账损失的准备制度。对于坏账的处理,经过很多企业的实践证明,直接核销法不利于企业及时处理坏账,很容易导致大量陈账、呆账的产生,这些坏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盈亏不实。所以新的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全面推行坏账备抵法。其方法主要有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这三种方法都可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综上所述
现今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整体形势依然很不乐观,企业要想立足社会并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重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风险意识,加强催收力度,尽可能的减少坏账损失,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应收账款在现代商业模式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企业并不害怕应收账款的发生,只要能够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层层把关,落实到人,从根本上改善应收账款,就一定能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