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视域下安徽省纺织业竞争力的培育
2016-11-02安徽池州
□ 安徽池州 文 静
增长极视域下安徽省纺织业竞争力的培育
□ 安徽池州 文 静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的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来的。他指出,经济增长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者部门,形成发展核心,对其他的企业或行业产生支配以及带动作用。根据该理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很难实现平衡发展,可以选择特定区域成为增长极,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要想形成增长极一般要具备的前提一是具有规模经济的效应;二是区域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以及企业家群体;三是具有适宜的投资环境。
一、安徽省纺织业增长极形成的前提条件
1.安徽省纺织业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纺织业是安徽重要的加工工业之一,也是安徽的传统支柱产业以及财税和创汇大户,同时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2014年,安徽省纺织业实现产业增加值达47.5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达到11.9%,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24家。目前,安徽纺织业已形成以棉纺织为主体,麻纺业、化纤业、丝绸业为其特色,印染生产加工、家纺生产加工、毛纺生产加工和服装生产加工等全方位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京九丝绸、皖维高科、华贸、中天印染、华孚色纺等大批龙头企业。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纺织业的生产质量和规模始终保持全国大概第10位左右。
另外安徽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余个纺织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按照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划分,大体可分为纵向集聚型以及水平集聚型。其中,水平集聚型较典型的有孙村镇的纺织服装业集群,集群主要由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中小企业构成,没有核心和领导企业;纵向集聚型较典型的有岳西家纺集群,天鹅集团及天罄集团是两个龙头企业,其他中小企业基本均是围绕这两个龙头企业进行相关的配套加工。这些产业集群对省纺织业发展起到了辐射作用。
2.安徽省纺织业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在我国,纺织业中80%左右的产能集中在东部,但目前也面临用工成本上涨,以及市场需求萎缩的难题。与之相比,安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安徽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平均工资水平不高,但人员平均素质不算低,由此构成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3.安徽省纺织业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带来了大量投资。安徽省位于承东启西,以及联南带北的中东部地区,处在长三角的边缘地区,并靠近珠三角,处于双向承接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优势地位。随着纺织业的稳步和快速发展,相邻的发达地区部分纺织业已开始在安徽的东南地区投资办厂,或者实现整体迁移,并正在朝安徽的北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扩展,甚至还出现了加速转移的发展趋势。从转移的条件看,安徽条件比较充分。
二、安徽省纺织业形成增长极的限制条件
1.常规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大,品牌意识不强。传统中安徽纺织业一向以棉纺织为主体,以化纤加工、丝绸加工、麻纺加工为特色,棉纺织业总产值的比重偏大。“十一五”的后期衣着、装饰(家纺)和产业使用纺织品比例大约是70:17:13的比例,这和国际平均水平 35:35:30,及国内的50:31:19相差比较远,且尚未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棉纺织产业链。外来加工大约占安徽纺织业的90%,主要是以贴牌加工为主,本土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偏小,大约不超过3%。
当前安徽省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较弱;技术进步缓慢,设施设备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观念上重硬件轻软件,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比较弱。
2.产业集群化水平不高。在2004年之前,安徽纺织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后来虽然发展较快,但整体上来说,安徽的纺织服装集群发展比较滞后,体现在:第一,纺织集群少,且集群不成熟,企业数目虽然多,但规模普遍偏小;第二,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中心,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产品的档次不高;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管理方式相对也比较原始;集群内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也不强;有的集群已开始逐步地树立区域品牌,但集群内的企业鲜有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安徽省纺织业的整体产业集中度偏低,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更是稀有。近几年来各地虽然以发展纺织服装业为主的工业园区不断形成和扩大,但其实真正有集群化特征的较少,多数都是规模不等的同类企业的集聚,没有形成彼此互为发展、互相关联的链式产业群。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安徽省多数纺织集群是由中小企业构成,产业的规模效益和规模结构决定了获取大笔投资很困难。
三、促进安徽省纺织业形成新的增长极的建议
1.大力推动安徽省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打造增长极的核心。安徽纺织业要想发挥增长极作用,必须要加强当地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纺织业集群的聚集效益。首先,应该加快制定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战略。安徽纺织集群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是关联企业,这使得纺织业集群容易获得产业配套支持,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必须要立足当地,根据服装产业优势开展科学规划,形成根植当地经济的产业集群。其次,应该不断加强集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升级环境。再其次,应促建集群品牌。传统纺织企业基本均专注于企业自身品牌发展,但是单个企业形成的品牌容易随着企业的覆灭而消亡。而产业集群品牌往往都能够长盛不衰,并且集群品牌还能为群内企业增加无形价值。因此,应强化企业对集群品牌的同一性意识,推进现有集群企业的技术融合和发展。最后,促进群内核心企业培育。同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资金更加雄厚,能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其创新能力较强,不易被模仿,并且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持续的垄断租金,因此,应该大力推动兼并集群企业兼并重组,扶持核心企业。
2.打造技术创新主体,增强增长极的发展内驱力。当前安徽的纺织业大多使用传统生产方式,企业大量分布于县域或村镇等,与高技术产业相比,进入门槛较低,竞争要素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等相关的成本要素,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要打造安徽纺织业增长极,技术创新是其内驱力。安徽纺织业应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大力构建质量监测和认证体系、研发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训体系、电子商务以及物流配送系统五大支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产品发展重点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是化纤和新纤维材料研发。强化高性能纤维材料加工、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加工,加强生物质纤维材料加工等方面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力度。第二是非织造的产业用纺织品。新型高效的针刺、水刺、融喷等工艺和交叉工艺的非织造布,经过特殊加工的产业用纺织品等项目。大力发展农业使用纺织品、过滤使用纺织品、特殊装饰使用材料、土工布材料、医用的纺织品、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等六大领域。第三是棉纺织。突破新型的纤维面料开发的技术,积极开发多功能纺织面料。
安徽省纺织业应该着力将纺织企业从以往的贴牌代工、按照客户需求、纯粹提供加工为主,逐渐演变成通过加入创新设计元素,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并加强国际合作,加快纺织业走向生态、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推动纺织业适应及满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优化纺织业投资环境。第一,要培育纺织业市场体系、完善当前市场规则,并采取各种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应促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由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协作完成,提供信息的咨询、质量的检测、产品的研发、人才培育等咨询和服务。第三,应大力解决纺织企业的融资问题。应进一步统筹省直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支持资金、产学研研究与发展资金、科技配套经费等,支持纺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实现产学研融合。应引导银行等加强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服务。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管理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