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校本课程点滴谈
2016-11-02童琴
童琴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正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途径。机器人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机器人课程是国家级课程,小学和初中属于综合实践课,高中是通用技术课。机器人教学目前开课的学校不多,主要是因为师资缺乏以及对课程的了解不深入。由此可见,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课题的引领,浓厚的学科科研氛围,不断探索其可行性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开展机器人课堂研究与实践,更有利于不断推进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校本课程中开设机器人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机器人校本课程作为普及型课程,课程宗旨是充分利用机器人教学的特性,对课程的系统与全面和课程建设的专业性都不做特别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新载体。与国外相比,我国机器人教学起步较晚,而我校从2003年起开设各项机器人校本课程,较早地开设此类课程,在探索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开展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收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例。但是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要想深入开展下去,还需要各个学校的全力配合,需要后来者的不断创新与整合,使机器人教学之路走得更坚定、更久远,并将其落到实处。本文主要就我校开设机器人校本课程所取得的效果和经验与大家分享,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得以提高,能够使机器人教学落到实处,使他们成为机器人教育的受益者,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让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可行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机器人教学的普及程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机器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思路,形成系统观点和意识,他们的综合素质会大大提高。
一、通过校本课普及,在机器人教学中,看到了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思考活动、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都有大的飞跃
我校机器人有如下校本课:
一年级:乐高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二年级:乐高机器人、创意机器人
三年级至六年级:FLL机器人、虚拟机器人、VEX机器人
二、以赛促教学,将机器人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编程技术、表演能力、表达能力、搭建技术、写作能力都大大提高
进入机器人校队,此时在机器人校队集训是提高的过程,学生能初步掌握编程方法及搭建技能。过段时间又从校队里选拔出综合能力较突出的学生,组成参加国内外机器人集训队,这时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我们的机器人活动是促进学习的一个载体,学校开展机器人教学以及机器人活动,正是为我们的学生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机器人教育平台,学生的视野变开阔,创新思维越来越活跃,能在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和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成就感,这会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迎接更多的挑战起到积极作用。机器人比赛将是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比赛过程中,针对大赛的任务,学生要经历以下阶段:学生学会自主研究。从机器人的搭建到任务解决都是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并进行实践,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放手,出现困难时老师才进行技术指导。比赛也让孩子们的合作更加紧密,学生更是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教练员既是机器人,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这时发挥他们多方面的作用,面对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指导教师发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一起改装,一起调试,过后学生发现自己的机器人有了质的飞跃,而他们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才能内化到个体素质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明显提高。如此看来,机器人教学与校本课程结合在一起将使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具有前瞻性的机器人教育本身就可以使我校的办学具有时代特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整合课程资源,借助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教师对机器人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能自觉学习机器人方面的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变为内需,教师在学习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机器人教练员。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6).
[2]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垦,付成龙.仿人机器人理论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4]高山.乐高EV3机器人初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