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美术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2016-11-02郭彤
郭彤
摘 要:儿童依靠直觉能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感受和发现物象的特殊材质、形状、色彩等综合外观特征。在通常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很难在实践中合理地结合两种技能,使教育重心不平衡,或注重知识技能,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或单一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忽视了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现力,就应该平衡这两种技能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和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直觉训练;技巧训练
一、美术技能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提到美术技能,但对美术技能的理解却又各不相同,我认为作为绘画过程中经常出现和使用的直觉与技巧,都应属于美术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技巧是一种为理性活动所专有的绘画表现能力,儿童的认识能力主要靠直觉发展提高,儿童的绘画表现能力靠多样的技巧丰富与实现。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的现象。
1.儿童只依靠直觉作画的特点
具有这一类绘画特点的学生多在小学中低年段,他们在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物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物象的特征。比如,一年级的学生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长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长方形下画很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由此可见,在绘画时用直觉观察表现物象时,物象的造型会变得抽象和概括。
2.儿童只依靠技巧作画的特点
具有这一类绘画特点的学生多在小学中高年段,因为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在这一时期,他们画画就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追求绘画效果的逼真与相似,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作品往往过于注重临摹能力。
这两种不同画画技能所取得的绘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学习绘画时,过分依赖哪一种技能都是适得其反的。所以,美术教学中的技能应是学生绘画知觉和绘画技巧的统称。
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临摹和技法,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年龄的局限具有缺少自我分析和认识能力的特点,如果成年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思维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也就是所谓的技法),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
2.过于强调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直觉体会,忽视在儿童成长历程中进行技巧、方法的传授与实践
教学中的学生出现典型化的“一边倒”现象。学生总是滔滔不绝地评论别人的作品,或口若悬河地描述自己的情感想象,但是他们并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表现能力。
3.僵硬的美术教育评估标准,压抑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教学中仍以像与不像的标准评价学生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方法与措施
1.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认知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低年段学生绘画作品的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随意,绘画表现果断、单纯。(2)绘画时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画面中有很多印象成分。(3)绘画过程无拘无束,画面表现强烈夸张。中高段学生绘画作品的特点:在这一阶段的作品中,绘画认识及绘画心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绘画作品中以反映和捕捉具象事物为主要动机。在这一学段运用绘画技能,要以知觉和技巧的同时运用才能使绘画变成有意识的创作,不是单纯的简单模仿与照抄。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眼界
见多识广是提高美术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要在教学中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外出写生、实物观察或者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将学生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大量的欣赏,丰富学生的见闻,提升学生的知觉,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加强四个能力的培养
美术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观察力是美术技能提高的首要条件。“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绘画需要细致、持久的观察力。观察能力培养好了,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需要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入手,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提高绘画技能,这是我们每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林睿.论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技能的养成[J].新课程:小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