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滴鼻平息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呃逆33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11-02李毛措仁青东智
李毛措+仁青东智
【摘 要】 目的:观察滴鼻平息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呃逆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以藏药滴鼻剂结合艾灸疗法进行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医滴鼻平息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呃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呃逆;藏医;滴鼻法;艾灸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01-01
呃逆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各种因素刺激膈肌痉挛而引发的一种无意识的神经反射。而中医认为呃逆是由于气逆而引发。藏医则认为呃逆是由于气息上冲,喉间不自禁地发出响声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3例呃逆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0.0±14.7)岁;病程0.1~2年,平均病程(1.0±0.6)年。按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1.7±15.0)岁;病程0.1~1.8年,平均病程(0.9±0.4)年。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7.4±14.0)岁;病程0.4~2年,平均病程(1.2±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呃逆连续不断,且不能自主,呃声低沉,呃逆时脐周围疼痛。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肾和心脑血管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②干呕、嗳气等与呃逆相似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滴鼻平息法:将牛奶5ml,檀香2g,蜂蜜1勺调成鼻药。滴药时令患者仰卧,颈部垫高,头后仰,将5~7滴药液滴入鼻腔,静卧小时,并避免吸入烟尘和冷气,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次,7d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瘟病初起,未成熟阶段,突发性外伤炎肿、酒醉,食用清油、酥油、髓、脂肪等油脂类食物之后,禁止使用此法。艾灸法:取百会、囟门、天突、第八脊椎、内踝骨动脉穴火灸,或者在剑突下1寸处旁开2寸的脾穴施灸,每日一次,7d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灸治后2h,不能喝水及冷水作业,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1.4.2 对照组 针刺膈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中脘穴,日行1次,每次留针20~30min,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1.5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后1月后无复发;好转:呃逆发作的频率减少、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藏医认为呃逆是因为饮食起居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异常导致隆功能紊乱,堵塞上行隆的通路,遂成呃逆。而上行隆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胸部,运行于鼻、舌、喉结、食管、气管等处。治疗本病的原则是平息隆,使其回归本位。滴鼻法是将药汁滴入鼻腔,药力通过鼻粘膜吸收,渗入耳、目、头脑等部位达到醒脑开窍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疗法,是藏医五种排出法之一。滴鼻法又分平息法和清除法两种。平息法是将具有平息功能的药汁滴入鼻腔后,使疾患慢慢平息于本位的方法。该病的治疗采用的滴鼻方法为平息法,滴鼻剂中檀香味辛,性温,功能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等;蜂蜜味甘,性平,功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治疗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牛奶味甘,性重、凉,能滋生七精华、焕发光泽,消除隆、赤巴病等。火灸疗法使隆、赤巴、培根人体三大生理物质趋于平衡,达到治疗隆和寒性疾病等。将两种外治法结合起来治疗呃逆效果显著,此治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藏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16.
[2]青海省藏医院.藏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藏文)[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4:184.
(收稿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