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写说明

2016-11-01鲁爱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说明性说明文记叙文

鲁爱光

说明文是同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并列存在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等,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或描写来反映现实,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议论文则是通过提出观点,进行说理、论证,使读者信服。而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用途等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进行解释。这就是说明文区别于记叙文、议论文的地方。但是,在记叙文、议论文中,可以借助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说明文中也可以借助记叙、描写、想象、比喻等表达方式。

说明文是最基本的实用性文章类型之一,是向人们传达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知识的文章,其表达形式主要是对事物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进行解释。

一、小学生在说明文习作中常见的问题

说明文是小学阶段练习较少的一种体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习作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奇。常见的有以下四个问题:

1.把说明文写成记叙文

这是学生初写说明文时特别容易犯的毛病,探其原因有二:第一,小学生所学记叙文多,而说明文较少,因而对说明文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尚未对这种文体的特点有进一步的把握和理解;第二,教学中,教师很少对这两种文体进行比较教学,学生无法建立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科学认识,写成记叙文也就在所难免了。

2.表达缺乏条理性

这也是小学生在说明文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习作表达顺序混乱或行文结构不合理,体现不出应有的逻辑关系。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学生角度看,虽然中高年级的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但是还不能进行系统的观察,发现不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布局谋篇时显得随心所欲,给人以紊乱之感;其二,从教师角度看,习作指导中没有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往往说明内容指导得多,而说明顺序、行文思路指导得少,甚至一带而过,这也是造成学生表达缺乏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内容写得枯燥无味

不少学生把说明文写得文通字顺,但缺乏可读性,给人以枯燥无味之感。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还不善于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为习作增色,如,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等。

4.习作语言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这一现象在五年级较为常见,到六年级时有所改善,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由于说明文的语言较其他文体要求更高,而五、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其思维的深刻性、缜密性尚处于较低的水平,造成了表述不严谨的现象。

二、说明文教学策略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语文味”,要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因此,阅读此类课文,我们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的语文要素。我们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

与记叙文有记叙的顺序类似,说明文也有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写作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需要读者去发现。比如,《太阳》的作者抓住了太阳的“远”“大”“热”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等方面,说明了太阳的特点;《电脑住宅》的作者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了现代高科技住宅的特点;《只有一个地球》的作者则按照因果的逻辑顺序,介绍了供我们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道理。阅读说明性文章,我们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事物的特点,获得相关的知识。

2.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任何一篇说明性文章都不可能将事物说明得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比如,《太阳》的作者抓住了太阳的“远”“大”“热”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四个要点,分别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让我们对太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石头书》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抓住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石头书里的学问”这三个要点来展开人物对话,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六组人物对话,把握文章的说明要点,并读好人物对话。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除了要弄清课文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注意作者使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比如,《鲸》的作者为了说明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不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神奇的“克隆”》的作者在具体介绍“克隆”的时候,就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一是把深奥的话通俗地说——“《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以快速克隆自己。”二是把深奥的话对比着说——“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如果不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三是把深奥的话举例子说——“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柳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可爱的小柳树……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这些形式多样的说明方法把“神奇的克隆”说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我们要弄明白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使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运用准确的词句进行说明

说明文讲求科学、如实地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给读者以正确的知识。没有根据的随意推测或断定都是不允许的。因而,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松鼠》中有这样的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轻快灵活的短句,给人极强的跳跃感和节奏感,让我们仿佛感受到松鼠在灵活地跳跃。《鲸》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目前”和“一般”这两个限制性词语,恰恰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中“也”这个副词的使用,承接上文继续说明了“鲸”不是鱼类的特点。这些词语的运用精准妥帖,阅读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

把握顺序、抓住要点、了解方法、品味语言,这是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新课标第四学段提出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要完成一篇说明文写作,我们必须把说明文的特征烂熟于心:内容上的科学性——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结构上的条理性——要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语言上的准确性——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修辞、表示限制性的词语等。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指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逐步使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此外,还应告诉学生因为说明文都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写好说明文,还要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多学习积累,这样就可以避免习作时“无米下锅”的尴尬。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永安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说明性说明文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说明文阅读专练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