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注重体验的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016-11-01苏中潜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团结合作自主学习

【摘 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优越性的同时,要重视资源挖掘、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亲身体验;资源挖掘;自主学习;团结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82-02

【作者简介】苏中潜,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南通,226681)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的苏北里下河水乡,位于闻名遐迩的青墩新石器遗址东畔。2014年7月,我校“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幸成为省农村薄弱初中课程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设项目。申报成功以来,我校开发了以注重学生体验为主体的校内外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科文化成绩,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社会交际、团队合作、独立创新、生态环保等综合素养方面已初见成效,并积极发挥着校本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以发展现代教育的眼光,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成功每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结合“明德、勤学、精业”的校训,着力打造出优质、特色、高品位的教育模式。“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该教育模式的推行紧密关联,其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皮亚杰认知建构为中心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理论都认为,课堂教学采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最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学由传统的老师单一向学生灌输模式变为老师指导下学生多方面认识、实践、探索、讨论、交流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其关键要素是注重学生的体验。“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由表面上空洞的口号变为实践中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依托学校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三园一馆”,实现区域广泛辐射

我校环境典雅,风景如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自课程建设申报成功以来,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凭借“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苏省生态教育实验学校”等生态品牌和初高中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优势,依托穿校而过的海溱河水、古色古香的河滨长廊和交相辉映的亭台楼阁等魅力资源,“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课程建设尤为突出的是学校着力打造出了颇有水乡特色的“三园一馆”,分别是“动植物科学探究园”、“湿地生态科学探究园”、“人体生命科学探究园”和“生命科学体验馆”。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15年对海溱河南侧的河道及河两侧的植物园景观进行了改造,连同海溱河水体养殖场及河南动物养殖园,共同建成了“动植物科学探究园”,它是学生陶冶情操和养殖动物的乐园。“湿地生态科学探究园”位于学校南大门西侧,这是一个进行蔬菜水果栽培的小型湿地公园。由老师牵头,聘请经验丰富的果农、菜农来校指导,并现场示范教学。通过园地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种瓜果蔬菜的生长特性,而且能有效掌握其种植要点,学会果树的育苗、扦插、嫁接、修剪、管理等技术,把握蔬菜的播种、移栽、浇水、施肥、治虫等关键。

“生命科学体验馆”是由原先的地理生态园升级而成。地理生态园始建于2002年秋,有珍稀动物标本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生物8种,二级保护生物45种,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育和艺术教育基地。前几年,由于学校资金不足,地理生态园的日常维护难以有资金保障,加之建园已十年有余,部分生物标本已老化变形,甚至腐烂脱落,其内音响灯光设备也亟待更换,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借助县财政的下拨资金,投入12万元,将地理生态园一次性维修并更新到位,增加生物标本100种左右,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接待讲解。生物老师经常带学生参观生命科学体验馆,并对其中的各种地理环境和代表性的动植物进行专一的讲解。

“人体生命科学探究园”最具特色,依托省财政补助30万元资金于2015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人体生命奥秘的教育基地。这里主要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科学探究实验,也定期举办与人体生理和卫生保健相关的讲座。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结构,园内按系统有序陈列着多种人体组织器官的标本和模型。探究园还配置了测定人体心率、身高、体重、血压、血型、肺活量、视力、听力等健康指标的设备,学校结合“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定期带学生到园内探究体验,并应同地区学校和周边家长要求,有组织地安排外校学生实践活动,教他们简单的实验,为他们初步体检。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增强节能环保意识,感悟绿色生态魅力

我校的生物校外实践基地有污水处理厂、虬泓农庄生态养殖场、苏中植物园、绿之邦生态园、中洋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校外实践基地是我校生态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其建设对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南莫生态污水处理厂、海安县城南大型综合型污水处理厂——鹰泰水务等多家治污部门的观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态和工业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还为海安环保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而倍感骄傲,油然而生出奉献于家乡环保事业的愿望,让海安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毗邻南莫的墩头镇虬泓农庄内的大型“文圣”生态特种养殖场是南通市第一家大规模、高科技的蝇蛆养殖基地。农庄的生态养殖完全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精心打造和设计的:利用无菌养殖的蝇蛆饲喂散养生态草鸡,草鸡产“文圣”品牌生态鸡蛋;利用饲养蝇蛆的“下脚料”建沼气池发电;利用大棚进行无害化种植;利用湿地进行生活污水的净化;利用桑基鱼塘原理进行蚕、猪、鱼等一体化养殖……学生身临其境,生态环保和高效节能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虬泓农庄的亲身体验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感悟到知识就是金钱、生态就是效益的客观真理。

中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生态林地湿地为基础、以珍稀动植物保护和养殖为特色、以旅游休闲为支柱的乡村园林。这里种植了几乎涵盖该纬度能够生存的所有植物,还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在内的300多种鸟类,园区内设有长江珍稀鱼类繁育中心、濒危爬行动物扬子鳄繁殖中心、无毒河豚养殖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是一个由数十个景观组成的集观赏性、保护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学生置身其中,能够领悟出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义所在。

四、开发校本生物教材,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去年起,我校除使用《学生营养指导读本》的地方特色教材外,还采用了由我校生物教研组张静老师参编的《南通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并同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此外,学校还自主开发了《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等校本生态教育课程。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和独立创新。“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通过大力整合校本课程资源、社会生态资源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多方资源,让学生轻松地学到广博的知识。

猜你喜欢

团结合作自主学习
世界咖啡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教师职业道德方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初中数学教改之我见
提升英语后进生初中英语教学成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