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江门市以“大民政”托起“大民生”

2016-11-01张伟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门市民政社工

张伟涛

立国之道,唯在富民。民生至重,增进福祉。

自2013年7月起,广东省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大民政”的工作理念,制定出台《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由政府牵头,全市统筹,财政倾斜,打破“壁垒”,构建起“大民政”综合保障大平台。2014年,全市各级共安排资金约4亿元用于“大民政”建设;2015年,市本级投入6919万元,用于敬(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大民政”信息系统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救助等民生服务项目,以“大民政”托起“大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顶层设计

统筹构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

穿过逼仄的街道和拥挤的人群,走进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800余平方米的空间在闹市中显得格外宽敞和静谧。在该中心明亮的活动室里,80岁的王奶奶与十多位老伙伴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乐呵呵地跳着“回春医疗保健操”,转腰、甩臂、推拳,一招一式颇见“功底”。“政府真是照顾我们老年人,在拥挤的市区给安排这么好的活动场所,让我们有地方活动、有地方吃饭,还有人照顾。”一位老人说。

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原是一所小学。为解决群众的养老问题,由区政府无偿提供3800余平方米作为项目建设场地,省、市、区三级福彩公益金及社会慈善团体捐助改建而成,可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送餐服务、文娱活动、日间托老、医疗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像这种由政府主导、全市统筹建设的民生改善项目,在江门市“大民政”格局下已遍地开花。

为推进民生工作创新发展,江门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提出统筹构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该市主要领导多次就“大民政”工作展开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2014年江门市两会上,推进“大民政”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办以一号文件印发了《〈江门市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六个加强社会建设文件的通知》。

目前,江门市各级均成立了“大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对创新民生工作和整合民生资源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2015年,“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成为江门市“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政府确定的21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为切实改善民生,江门市集中公共财政倾斜“大民政”建设。2014年,全市各级共安排资金约4亿元用于“大民政”建设,其中,市本级投入6220万元,对民生事项的投入力度为历年之最。2015年,市本级投入6919万元。各类资金主要用于敬(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大民政”信息系统建设、市(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编制、残疾人康复和救助,以及推进社工服务项目、公益创投等民生服务项目。

统筹资源

“内联外引”聚力民生

江门市“大民政”的核心理念是整合资源,包括职能整合、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在全市统筹下,各市(区)、各部门积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通过对职能和资源的调整优化,实现服务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充分利用各项资金,盘活各类闲置的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集中财力加大民生民政工作投入;整合数据信息,实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对接、信息共享。

目前,江门市已登记养老机构95家,全市累计设有养老床位19238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床位28.6张。全市共建有居家和城乡社区养老设施3341个。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已选择有条件的37家农村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场所、农村机构养老的主要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

江门市充分利用残联“康复救助”、社保“家庭病床”等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医疗、社工等各类公办及民营机构资源,建立城乡残疾人居家服务网络。2014年-2015年, 全市投入资金近1400万元,为5000余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居家养护、居家职业训练、居家无障碍改造服务,实现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个性化。

江门市还率先建立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制度,开展集中寄宿托养、上门居家养护服务、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全市现有社区康园中心56家,服务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中心镇,其中,有16家社区康园中心引入社工机构运营管理,为全市近1000名成年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技能培训、庇护劳动、康复训练和文体康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社区服务。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大民政”工作。主动引导民间资金和资源介入“大民政”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救助等工作中均积极引入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多方筹措民生发展的各类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为整合资源和培育社会组织,江门市开展了“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政府投入“千万资金、亿元资产”为基础,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资源参与,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模式转型改革。首届活动便吸引省内外65家企业、社会组织和联合体参与,申报项目149个,吸引社会投资总额1800余万元,接收社会捐赠70余万元。

有序推进

让社会各阶层共享民生福祉

在江门市新会区北门康园中心,十余名残疾人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细心地进行着手工艺品制作。“在这儿,我们也能自食其力。”肢体残疾的小张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在康园中心都能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以改善家庭收入。

随着“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江门各界群众共享民生福祉。通过购买服务,整合医疗、社工等资源,全市建立起城乡残疾人居家服务网络。2014年-2015年, 投入资金近1400万元,为5000多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居家养护、居家职业训练、居家无障碍改造服务。

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15年10月,为全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234.91万元。全市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镇(街)级全覆盖。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实行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2015年1月-8月,全市财政支出临时救助金181.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37人次。2015年1月-10月,全市共支出医疗救助金3265.02万元,救助4.35万人次。

目前,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3741个,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已有189家。市民政局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相继开展了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试点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全市已建有27个家庭服务中心,覆盖100%的街道,为群众提供居家养老、残疾人居家养护、社区照料、社区教育、社区康复、社区互助等服务。全市1320个社区(村)建立公共服务站,实现100%社区(村)建立公共服务站。

(责任编辑:徐春芳)

猜你喜欢

江门市民政社工
A Social Crisis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大白兔奶糖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