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2016-11-01肖志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肖志鹏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肖志鹏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已受到政府与学者的日益关注。运用SWOT理论,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就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种类丰富等特点进行分析,说明贵州的旅游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分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旅游发展;对策

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ro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As a province with many minority people,Guizhou is abundant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u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tothe development oftourismin Guizhou.Bymeans ofthe model ofSWOT,this paper attempts toanalyze the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and threat in relation tothe use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Guizhou’s tourism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concerned.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Guizhou;tourismdevelopment;strategy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如下:种类多样性,独特性明显,与多民族、多文化、历史悠久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冲击,其传承与发展实属不易。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颁布了相应的条令,如:国家级、省级、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确定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中。贵州的旅游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后者对前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拟通过SWOT理论分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方方面面: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分析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38206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论著。1997年第一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刊论文问世,近三年来每年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章发表,每年至少4000篇,反映了专家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始于2006年,研究成果不多,检索下来有关文章只有470篇。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关键词进行了相应的检索,发现这方面的文章一篇都没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尚未真正起步。我们搜集了近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他省份的旅游开发研究文章,作为参考,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旅游开发分析,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SWOT 分析》(张莉莉,2015)。(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事项的研究。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上成就明显,但是缺陷也同样存在:重复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分析以及建议却不够深刻,缺乏实证,对于问题的表述停留在简单的说明上。

1.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丰富的旅游产品类型为旅游者提供了多重选择,旅游不再局限于观光旅游,更为注重文化旅游。

2.景区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

到贵州旅游景区游览,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旅游,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贵州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的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体验。

3.文化认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感觉器官冲击方面具有强烈的效果,比如,参加侗族大歌让人感觉精神倍加,在音乐中感受到旅游的快乐,但更为重要的感受是在文化内涵上。游客文化认知的提升,对于贵州非遗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具有积极的意义,“回头客”与慕名而来的游客是贵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旅游魅力与市场竞争力

周边省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云南省利用影视宣传(如五朵金花、阿诗玛、蝴蝶泉边)增加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旅游价值。贵州民族文化丰富,苗族的仰阿莎、彝族的奢香夫人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传奇人物,苗族吊脚楼、布依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鼓楼享有高超建筑工艺美誉,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文化因素浓郁,为学者和游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今天大众传媒与数字时代,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通过相关的影视以及大众传媒加以宣传,为贵州旅游后发赶超、迈向旅游强省可注入推动力。

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在贵州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从众多其他旅游方式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下文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1.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strength)分析

(1)资源丰富、价值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是民族众多、资源种类多且丰富、文化保护与开发价值高。近年来贵州的省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不断地增加,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以及民俗类等方面的数量所占的比重相对于其他类别较多,说明它们受到了公众的认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下表可提供数据支撑。

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类型[1]

(2)独特的交通位置

贵州以前交通较为闭塞,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贵阳在2016年8月1日被确定为19个全国综合铁路枢纽之一[2]。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参观了解,为文化旅游提供了黄金机遇。

(3)交通的改善与客源市场的拓展

随着交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外游客到贵州来旅游,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外省以及本地的自驾旅游激增。据移动手机大数据监测显示,外省来黔游客主要来自广东、浙江、四川、云南、重庆、湖南,分别占全省游客总数的11.78%、11.13%、10.07%、9.22%、8.79%、4.45%[3]。

(4)非遗资源融合到旅游景区中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空间分布上讲与旅游景区大体一致。截止2016年6月,数据显示贵州拥有4个5A级景区、60个4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西线旅游景点安顺、北线旅游景点遵义和东线旅游景点凯里等地,这些地方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又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的重叠有利于旅游开发。凯里下司古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旅游景区自然风光观赏结合上做出了表率。在该镇的民族文化宫和民族风情园,每天晚上游客六点起观看《银秀》剧,免费品尝苗家长桌宴,从味觉到视觉全方位地感受原汁原味的黔东南民族文化。

2.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劣势(weakness)分析

(1)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大多数贵州旅游景区的开发停留在博物馆展示以及节庆活动表演,演艺方式缺乏创新,表演内容不够丰富,较为单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简单化、雷同化、庸俗化的倾向[4],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如:布依族土歌、侗族琵琶歌、苗族民歌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对于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内涵开发的深度不够,游客对于这样的表演的印象不深。

(2)缺乏系统统一的规划

在贵州“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所制定的目标以及出台的政策。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建设显得较为混乱,有盲目跟风的态势,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容易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3)传承专业人才不足

贵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不足、老化,男女比例失调,青年传承人较少,大多超过70岁,年龄明显偏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求学、工作,而忽视对本地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5]。

3.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重视非遗保护、开发

2012年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2012年5月1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提出了将通过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这是中国地方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创性举措[6]。条例的制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成立具有深刻的意义,体现了省政府对于非遗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决心,反映了民众对非遗资源保护的强烈愿望。

(2)旅游大发展时期

2014-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贵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有较为强劲的表现。同时,贵州这两年来在推进100个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旅游的发展,也为旅游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国家2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贵州经济的建设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此后贵州经济以每年超过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13—2015年贵州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物质基础的夯实为非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4.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威胁(threat)分析

(1)社会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西方文化认同度日益增高,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失去了兴趣,对于国内的传统文化资源关注度严重不够[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险恶社会生态环境不是个别现象,地处西南的贵州也是受害者。

(2)与周边省份形成激烈竞争格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竞争威胁主要来自周边省份。根据国务院第一批到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6处,四川、重庆、云南、西藏数量上分别为 120、44、105、60,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四川、云南可能会在客源之争上优于贵州。

三、结语

由此可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竞争与挑战,但作用非凡。鉴于此,我们认为应结合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吸引游客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在政策上应倾斜数字化旅游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在具体措施上,应向文化旅游开发先进省份学习,但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结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SWOT模式的启示,制定相应的刺激措施,对那些弘扬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旅游实体在旅游开发中加以资助,在税收、融资、外宣等方面给予优惠。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和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确保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贵州非遗官网[EB/OL]http://www.gzfwz.org.cn/WebArticle/ShowContentID=4956.

[2]http://gz.sina.com.cn/news/ms/2016-08-02/detail-ifxunyya3012519.shtmlfrom=.

[3]贵州省2016年“十一”黄金周前三天旅游接待情况小结[EB/OL].http://www.gztour.gov.cn/lvyoudongtai/lvyouxinwen/2016-10-03/12381.html.

[4]代凌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以潍坊市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王月月,柴立.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EB/OL].http://news.cntv.cn/20120502/114948.shtml.

[7]刘青,刘敬怡.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彭 芳

SWOT Analysis: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Resources and Guizhou’s Tourism Development

XIAO Zhi-peng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1009—0673(2016)06—0029—04

G122

A

2016—12—15

贵州省2014年重点教改课题“基于贵州本土文化的英汉互译教学模式与实践”部分成果。

肖志鹏(1993— ),男,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6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节日民俗。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