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圣贤智慧 让说理有风度

2016-11-01梁容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挖掘

梁容

【摘 要】通过高中语文课本中经典的文段,借助古人智慧去打开议论文写作的通道,尝试从课本中找到可感、可仿、可作、可写、可借鉴的经典片段,来探究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说理技巧的运用,使学生说理能够做到“清、透、深、趣”,在说理中有“风度”。

【关键词】挖掘 课本写作素材 圣贤智慧 说理风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55-02

高中课本选录的文言文,大多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理想范本。灵活运用教材是实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手段。古人云“立言先立人”,“言为心声”。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要想在作文中得高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思维品质,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思想丰富、思维活跃、充满智慧和展现风度。而议论文写作要重视“讲理”,强化“辩证”,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但凡考场作文大多出现语言华丽但思想苍白,段落齐整但缺乏逻辑的现象。面对如何“说理、辨证、分析”的问题,许多学生仍束手无策。黄厚江老师说,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言,还是文章、文学和文化。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要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应从最熟悉的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汲取文言文中圣贤的智慧,吸取先贤成果,学以致用、古为今用,让说理变得有风度。

说理的风度恰恰是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说理智慧的重要抓手。笔者将通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段,借助古人智慧打开议论文写作的通道,尝试从课本中找到可感、可仿、可作、可写、可借鉴的经典文本片段,来探究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说理技巧的运用,使学生在说解上能够做到“清、透、深、趣”,在说理中有“风度”。

风度最早是用来形容文采出众的,后来延伸到了礼数。文中所指的说理风度既是说理的技巧,又是会说理、能说理、善说理的必要能力,它体现一个人的风度,言如其人,因理见人。说理的风度在写作、辩论赛和日常公共说理中都相当重要,善于说理应该是一种向善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说得“清”,动之以情

说理需严谨,在辩论和阐释道理时能做到朴素、自然的同时,还要兼顾文采。但有文采一定要有利于把道理说明白、说清楚,更能让读者感到轻松自然,这是一种说理的风度,更是一种说理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课本《触龙说赵太后》的一个文段: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在这段文字当中,触龙用朴素自然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盛气的太后,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和我们学习说理议论的范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观点很鲜明,很形象。先说家中理,再说国家命运。说理严谨自然,句句在理,环环相扣,很有感染力,很有风度。从触龙的说理中既可以看到臣子之忠,也可看到长者之风。这一文段启发我们,说理讲究言之有理,也讲究言之有度,言之有情。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中一片淡然与恬静,何曾留恋于那世俗污浊的官场呢?(反问有力度)我自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我要亲自播种于南山之下,哪怕草盛而豆苗稀,我并无怨言,当夕阳西下,众鸟归巢时,我心中的那片净土依旧。(运用第一人称,情感自然真切)(高一(11)班杨莉)

二、说得“透”,晓之以理

说理就是用合适的、经得起理性检验的论证支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要“言之有据有理,方以理服人”。说理还要观点鲜明,事实清楚,道理清晰,不能拖沓繁琐。

让我们来看看《烛之武退秦师》的一个文段:

(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存郑则利秦,亡郑秦无利”。烛之武摆出了两种事实,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另一是假设的事实“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虽是假设论证,但道理却很清楚。假设性的事实也很中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则很沉痛。烛之武所举的事实很巧妙,都很有说服力。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他临危不惧、不卑不亢、难能可贵的风度。事实说理一定要事中寓理,让人回味思考,明辨是非,具体实在而不失风度。平时写作,我们都强调用事实说话,有理不在声高,摆出事实,事实中蕴含着道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2

为自行以正心。(观点鲜明)看啊,贝多芬反省战争之残酷,世俗之污浊,才得以开辟音乐的圣殿,谱写不朽的篇章;陶渊明反省官场的黑暗,才成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简明列举事实)自省使自己永葆本身,使自己追求善美,使自己向往高尚,坚守自己的那片净土。(运用排比深化主题)(高一(11)班李焕帅)

三、说得“深”,循循善诱

说理是一种言语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应基于平等的平台之上和相互理解尊重的道德底线之上。只有观点有了碰撞、交融,才会有可能达成共识,才能成为让人信服、成为信赖的观点。

《孟子》中的经典篇目就非常擅长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论证,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在《舜发于畎亩之中》中运用了“列举事实——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论证构架,充分显示出层层深入论证的辩论风度。文中孟子首先列举了六个事例,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进行层层剖析,进一步论证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观点,从而得出“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的结论。接着孟子又由个人到国家,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可见,事中蕴理、因事见理、事明理清应是议论文写作应有的姿态,也是说理的境界。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3

细节决定成败,而性格决定命运。(观点鲜明)项羽若无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的性格,怎落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的下场?但是反过来呢?刘邦若没有能屈能伸、知人善用的性格,怎能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假设论证、连续发问,自然连贯)纵观历史,性格是命运的决定因素。(紧扣主题)(高一(11)班黄春倩)

四、说得“趣”,生动巧妙

说理要么严谨,要么活泼,要么幽默风趣,体现个性,但无论何种风格都应有自主的思考,真诚的思辨和光明磊落的风度。

说理要让人明白,让人接受,引起兴趣、共鸣,尽管是忠言也要顺耳。《孟子》中最能体现思辨的智慧,让人感受理性的说理。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运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形象说理来劝谏梁惠王不能“以小惠来治标”,而应“以养民之王道来治本”。在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用大量的比喻论证将刻板枯燥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说理,如用“七八月间的旱苗对大雨的渴望”来比喻老百姓对贤能君王的期盼和仰慕;将嗜好武力的暴君比作“为渊驱鱼的水獭”。

比喻和寓言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表达手段,用寓言故事进行类比说理在《孟子》中也是很常见的,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孟子讲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不是讥讽逃兵,而是说明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孟子讲偷鸡者的故事,是为说明宋国大夫和国君知错不改的可笑行为。孟子讲齐人坟场乞讨的故事,不是为了讥讽齐人,而是为了抨击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和利达之人。用寓言来说理,比直接说理更显得美妙和生动。可见,议论文中运用鲜明生动的比喻论证和寓言故事,不但能使简单枯燥的说理变得灵活多样,更能增强一个人思辨的涵养和说理的风度。说理的关键在于要说得清,说得透,说的深,说得有趣,说得有风度,令人信服。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4

净心为心净。(观点简洁鲜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追求心净。王羲之有“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的自醒;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只因心中那清纯炽热的净心;契诃夫看尽世俗的虚伪,却用了一个套子表达内心的清静。(列举事例,得出分论点1)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更是一种态度。(过渡自然)司马迁受腐刑而不死,这是对生的坦然。王羲之“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虚诞”这是豁达。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这是豪情,陶渊明归隐而求生之惬意。感曰:生死由心。(高一(11)班陈斌)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问题主要在于思维简单,论证缺乏层次、逻辑,说理不足。面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特级教师俞发亮曾发出这样的呼吁“呼唤理性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课本是丰富的资源海洋,是积累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技巧的典例,是认识生活的副本,是激发写作的灵感,更是学习语言的终南捷径。

既然教材是个例子,那么教师就应在进行课本阅读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深度地阅读,吸收思想养料;挖掘课本写作素材,探讨写作的章法技巧,习得写作技法。坚信,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坚持读写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结合,课本资源的挖掘一定能够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提升写作素养的有效平台。

要提升学生浅层的写作能力,作文指导课的要义应在“指导”有方上,教师应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课本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又有典范意义的材料,点拨引路,借圣贤智慧,让说理有风度,让学生乐于接受,积极主动投入到写作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上)2版[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挖掘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体系的挖掘与研究
初中英语老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挖掘“文本”空白,读悟表达补白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