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实施“双证”教学探索

2016-11-01庞伟勤尹兰芬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卫校制度教学

庞伟勤+尹兰芬

【摘 要】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卫校“双证”教学的现状和实践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双证”教学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卫校 “双证”制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66-03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证”制度是指采用“毕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即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双证”制度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学历、技能两手抓。

一、实施“双证”教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

我国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国首部保护护士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法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并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学习与掌握“医学信息技术”是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发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指出:要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

以上的法规和条例为“双证”教学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二、实施“双证”教学的必要性

(一)医院、行业企业对卫生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应职人员职业综合能力强、素质高、上岗快。医疗卫生行业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在完成顶岗实习或岗前职业培训后,能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证明自己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的重要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

(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不希望耗费太多的资源或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达到上岗的专业技能要求。实施“双证”教学制度,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及考试,使教学实习实训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市场,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周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如果能一专多能,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具备多种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就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业机会更多,拓宽就业门路。在中职卫校,如果学生毕业时就拿到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口腔工艺技术初、中级上岗证,美容师证,中医推拿按摩师证等,那么他们的就业条件就要优于其他毕业生。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比如护理专业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双证”培训,取得了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美容师证、计算机卫生信息员证等证书,其在就业应聘时就会更有优势,选择面就会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职业教育是以就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获得了符合职业生产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具有独立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是由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并制定的,是职业生产岗位的基本技术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外鉴定评估方式,可以加强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证”制度的实施,拉近了学校与医院、行业企业的距离。为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密切结合,学校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对接,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

三、南宁市卫生学校“双证”教学开展情况

南宁市卫生学校是一所中职卫校,2015年两校区在校生人数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学生7560人、“2+3”高职生1278人、成人大专4564人),开设有护理、助产、口腔、中医康复保健、医学检验、药剂 、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设施先进,是多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基地。学校非常重视“双证”开展工作,成立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中心的总体协调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经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技能考核认定,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1种以上的技能证书。

第一,开设多种技能培训班,并针对专业及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增加技能培训班项目。2015年新增加了“养老护理员”、“育婴师”2个技能培训项目。南宁市卫生学校近三年技能考证项目见表1。

第二,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向学生宣传“多一种技能、多一条就业门路”的思想,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掌握多种技能,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培训情况见表2。

护士资格考试培训是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开设的重点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展以来,在教学和管理上,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南宁市卫生学校学生护士资格考试培训参与率见表3。

第三,南宁市卫生学校每年的“双证”率均达标。每年“双证率”均达到90%以上,南宁市卫生学校近三年的“双证率”见表4。近年来参加护士资格考试培训的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5%以上,并逐年稳定增长。

四、实施“双证”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卫校要在“双证”教学中挖掘学生潜力,开展有特色的职业培训,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应针对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对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型职业教育观。加强宣传,促进传统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侧重于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习,忽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单一的学历教育为主,以追求学历文凭取得为学习目的。新型的职业教育观,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坚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并重、学业考核与社会技能鉴定并重,并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养发展规划,建立“双证”并重的科学评价体系。

作为为就业准备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行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行业现况,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引导和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使培养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技能;既有工作能力,又有文化素质。

(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培训项目。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废止原劳动保障部颁行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90个职业不再要求劳动者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其中包括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美容师、美发师、中药购销员等项目,废止《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意味着这些职业未来将不再有就业准入门槛。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仅是取消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并不是取消职业资格考试。这是在形成一定规范后,把选择权交还给市场,由市场选择,由行业协会监管。比如,如果大多数雇主都希望保姆持证,愿意花钱请高级家政人员,市场也必然会做出反应,仍然有人会考证,如果毕业生有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时就比较“吃香”,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取消一部分职业资格上岗证并不代表不需要考证,有职业资格证说明是经过专业培训,能力鉴定过的,就业时,有证的会比无证更有优势。

取消90个工种的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会逐步取消所有的准入资格考试,其中取消的一些持证上岗的职业,比如商业、服务业人员中的营业员、推销员、摄影师、话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这些职业逐渐普及化、大众化,目前要求持证上岗已经落后了。而一些职业资格考证,比如执业医师资格证、教师证、心理咨询师、护士资格证等仍然含金量很高,要求持证上岗。

在继续做好各专业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基础上,根据中职卫校办学特点,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学生就业需要,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社会调查,关注就业动向,根据社会需求,重点开展一些含金量相对高的职业资证考证培训项目。灵活开办培训班,除有一定稳定性,还要有一定的应变性,并及时调整培训项目,与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三)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严格执行国家对各专业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及考核标准,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保证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如医学信息技术信息员考试,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增加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将计算机教学与临床医疗单位的医疗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建立网络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构建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学中,将护士资格考试的标准及技能要求纳入整个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达到考证的要求,提高考证通过率。建立社会化考试与学科考核互认制度,凡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者,可直接认定校内专业课程成绩合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的积极性,提高在校生的“双证通过率”。通过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职业资格考证成为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双证”教学需要一支既能指导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使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有机结合,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一体、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双证”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

为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的企业需求,更好地将在校教学与医院工作实践相结合,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可聘请或引进医院、行业企业专家等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学校教学或到校任教。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或吸引业内优秀人才参与职业教育,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五)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满足技能训练要求的实训场所是实施双证教学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将医院、企业职业文化氛围融入课堂教学,按照医院或企业的设置来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及实验教学基地。护理、助产专业仿照医院的工作环境,建造“仿真老年护理病区”、“摸拟病房”;药剂、药品营销专业按照药品生产或销售流程的要求,在校内建设“药品制剂制备中心”、“仿真药品配送中心”、“摸拟中西药房”;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将义齿加工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引入实训室,并与知名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建设“口腔义齿加工教学工厂”;中医美容、中医推拿专业建立“摸拟美容院”“康体美容中心”等,并按美容院的管理流程及要求进行操作,并结合采用对外服务的方式,使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在校外,加强与医院、企业单位联系,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加强校企共建,实现校企互动互惠。

学校在推行“双证”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分析与研究社会职业岗位变化规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中职学生自身需求,开展“双证”教学,并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完善,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为卫生行业培养出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萌.中等职业学校“双证制”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 2010(8上)

[2]张振祥.高等院校实施双证教育的策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9)

[3]蒋连芬,符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中职卫生学校“课证融合”[J].时代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庞伟勤(1971— ),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工程师,中级职称。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中职卫校制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学方法探略
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某些单位的制度
浅谈中职卫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