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中师师合作方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6-11-01周海乾
周海乾
【摘 要】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师师合作的必要性,阐述师师合作实践的主要方式:合作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分析学情、讲授课程、命题和反思。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作教学 师师合作 合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04-02
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直接引导下,建立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的环境,让师生、生生之间,以及老师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合作、互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潜力,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中师师合作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二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三是任课老师和非任课老师之间的合作。本文所说的师师合作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况,而且主要指的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组内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一、师师合作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机会不多,偶尔有一些合作,也由于教师对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合作任务完成不佳。但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进行多样式的教学,因此,有必要加深对合作的必要性的认识。
(一)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的需要
一般来说,每一个老师所接受的教育背景、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与教学风格等都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讲授同一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选择、对教学方法使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会不同,有的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些与个人有关的主客观原因是不可消除的,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好”与“坏”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果能够开展合作教学,那么这种“好”与“坏”的差异就会得到合理利用,并使之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教育家嘎斯基在谈到师师合作时提出:“(师师合作)不仅能减轻教师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结果的质量。教师会成为彼此观念上的神奇源泉。”实践证明,真的如此。这样看来,教师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教师之间通过合作来弥补各自的不足。
(二)师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合作教学包括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教学、师师合作教学和全员合作教学四种类型。师师合作教学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是针对当时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彼此各自为战的状况提出来的。因此,缺少师师合作的合作教学将是不完整的合作教学,这样的教学也会影响到整个合作教学的开展,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师师合作是落实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这几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显然,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种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身体力行,才能熟悉合作的技能、方法,了解自身及学生在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师师合作实践的主要方式
根据我们的实验与研究,近年来教师之间开展合作教学越来越频繁,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制订教学计划
每一学期初,备课组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集体教研活动主题和主讲人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长根据组内各个教师的特点,包括能力差异、年龄差异,所擅长的内容不同等,安排不同的章节内容和不同的任务给各个老师,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如,在地理学科中,有的老师擅长人文地理,有的老师擅长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中有的老师擅长气候内容,有的老师擅长地球运动内容等。学科外的领域,不同的教师又有不同的特长,比如有的教师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扎实,有的教师教学设计精彩,有的教师学案编写或命制试题更能体现大纲要求。因此要依据教师擅长的方向,安排不同侧重的任务,以发挥个人所长,分工与合作,更快、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合作设计教学方案
合作备课,是备课组全体成员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所进行的集体决策行为。从备课内容上讲,包括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订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与措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制订好教学步骤,选取训练内容与方式,然后进行组内人员分工等。从方法上讲,我们采取的是“分(分工备课)——合(集体备课)——分(补充提高)”三个步骤。(1)分工备课,是指包括主讲人在内的备课组的每个成员在集体备课之前,都各自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形成授课思路,充分发挥个人智慧。(2)集体备课,一般先由主讲人进行说课,然后集体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备课和主讲人的授课方案,放开思路,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遴选教学方法,形成意见相对一致的教学设计,使原有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完善,以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3)补充提高,是指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差异,对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所取舍,有所补充,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合作分析学情
合作分析学情,包括备课组内的学情分析和一个班内的学情分析。备课组内的学情分析,是学科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分析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补充或减少授课内容,选择训练题等,使得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取得更高效益。班内的学情分析,是科任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分析一个班学生的学科差异情况,或者针对某学科来分析某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取长补短,培优补差,使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形成合力,使整个班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四)合作讲授课程
合作讲授课程,简称叫合作授课,它打破传统的单人独立授课的形式,由两位(或以上)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讲授某一课程内容的授课形式。这里所讲的两位教师,可以是同学科教师也可能是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授课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知识特长和教学特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观念。例如,地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如气压带的形成与物理有联系,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化学有联系,自然带与生物有联系,等等。当进行相关内容的授课时,如果能让两个或多个学科的教师到场一起授课,那么就会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讲解更加清楚。这种课堂内直接合作授课的方式,是师师合作的直接体现,有利于课程教学走向综合化,改变教师的观念。
(五)合作命题
首先负责命题的老师制订出命题蓝图(命题双向细目表),经组内老师讨论认可后才着手命题。在命题过程中,也需要不同成员的合作。特别是原创题的命制过程,需要从“立意→材料→设问→答案”等几个方面去斟酌,有的需要绘图,有的需要文字处理,很多细节都要注意到,单个人很难准确完成。最后还要有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老师审题。从单个试题的命制到整份试卷的整合,都需要教师小组的合作。
(六)合作反思
由于教师个体的教育背景、认知程度上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也会常常不同。通过合作,教师可以借鉴甚至直接利用他人想法,来激活自己的思维,找到新的灵感,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合作反思。合作反思,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开展某单元教学之后,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对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进行共同探讨,合作反思;二是在某一节课之后,授课老师根据听课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写好“教后记”,以便在上下个循环班的课时进行调整;三是某次测验或考试之后,在班主任组织下,各科任教师对全班各科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反思,也就是说,各科老师共同分析、讨论、研究和总结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成果,然后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的合作方式还有课程资源建设(视频录制、学案编写、课件制作等)中的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作业设计中以及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中的合作等。
三、结论与思考
合作教学将师师合作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是一种教学创新。创建合作、互动的教学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师师合作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的交际、合作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一些收获,但也仍然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师师合作积极性?怎样才能增加师师合作的深度、广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中,师师合作的方式又有哪些新的形式?等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平平.合作教学与学习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小光.试论合作教学中的“师师合作”[M].济南:山东教育科研,2001(1)
(责编 卢建龙)